美俄媾和,欧洲终于被美国抛弃了,欧洲被抛弃的时间,距离毛泽东和西德领导人施密特的那场谈话,仅仅过去了50年整。那是1975年,施密特访问中国时,当时,他们整整谈了三个小时。那次的谈话中,毛泽东就已经提醒施密特:欧洲会被美国抛弃。可惜,对于这个太具前瞻性的警告,施密特并未能听进去。

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两人聊了很多,他们甚至聊到了黑格尔。当然,聊天主要还是针对欧洲的未来展开。

毛泽东是一个有助人情结的领导人,他高瞻远瞩,自然也愿意帮助千里迢迢来中国访问的施密特。于是,在聊天过程中,他几乎给欧洲来了一个全面诊断,并指出了西德乃至欧洲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甚至还直接给出了解决的方法。

能如此系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足见毛泽东对欧洲之了解,也足见他对施密特之关切。



毛泽东与施密特

两人建立谈话之时,中国和美国刚刚实现建交不久,所以,有的话,毛泽东不能明说,但他是何其聪明的人,他总是能做到“点到为止”。

谈话中,毛泽东首先抛出了一个大观点:“永恒的和平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欧洲太弱。”毛泽东这话的言外之意是:欧洲一定会有战争。对于刚刚从战争阴霾中走出的德国而言,这话让施密特听得胆战心惊,这是他最不想听到的话。但从来,最难听的,往往是实话。

而“战争”正是毛泽东给施密特开出的欧洲诊断书,出这样的诊断,需要极其高超的“医术”。面对毛泽东这位神医,正常的病人应该是请求给出药方,可施密特害怕极了,所以他直接对毛泽东的诊断提出了质疑。他说了一堆理由,来说明欧洲不会有战争,他还提到了欧洲的防御,想说明欧洲在防御上是多么地牢不可破,他同时还向毛泽东展示了自己的战略,他说:

“一旦一个国家的防务显得薄弱,苏联人就可能大打出手。因此,最重要的欧洲国家都决心绝不给他们提供得以进攻的可乘之隙。”

毛泽东见他如此“讳疾忌医”,不依不饶地说:“这固然是很好,但在十年二十年内形势会发生变化。”施密特激动起来,他反驳说:“苏联接下来20年,发展成啥样还不知道呢?”意思是说:苏联不会永远强大,说不定会分崩离析,根本不足为虑。

毛泽东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道理,他提醒施密特,在欧洲会不会有战争这个问题上,他的观点太过主观了,他说:

“这我知道,但战争仍然会有,唯心论不是好东西。克劳塞维茨说得很中肯。”

毛泽东如此苦口婆心,施密特却越辩论越觉得自己正确,他甚至觉得“他(毛泽东)简直被这个思想迷住了”。这个思想,当然是指战争思想。



施密特当然不知道,一辈子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用哲学打仗的毛泽东,早已是军神,他具备了普通军事家永远不可能具备的战争远见性,他懂战争的本质,他能预见未来的战事。

施密特不依不饶,说了很多,最主要是讲述苏联换了领导人后,已经完全不是以前的好战习性了。毛泽东提醒说:即便如此,还是会有战争,因为苏联核武器太多,另外俄国人还有四百万军队。

可施密特却自豪地说:“我们(欧洲)只是个小国,可我们一家也已经有五十万军队。”

毛泽东顺着他的话说:“你们不小啦,西德有六千万人。但是,说到西方的形势,一言以蔽之,欧洲那么多国家,相互闹矛盾,太软啦。”毛泽东又回到了一开始下诊断时阐述的诊断缘由:欧洲不团结,很弱。是啊,这个世界上的弱者,永远都会被欺负,尤其,当他们面对好战的民族时。

可要让施密特承认自己“有病”,当真太难了,对此,毛泽东只能幽默地来了一句:“水滴石穿,可我这个水不够了”。这话既暗示自己年纪大了,将不久于人世,也暗示自己没法说服施密特。

可即便没有说服施密特,毛泽东也依旧给出了药方,这个药方来源,就是他反复提及的“欧洲不团结,很弱”,药方是:欧洲团结起来,让自己变强,尤其军事变得强大起来。

在这场谈话接近尾声之际,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再度敲打了施密特,说:“依靠别人只能是第二位的手段。美国人是想用十个指头按住十个跳蚤。”

这里,毛泽东实际暗指欧洲过分依赖美国,竟然放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他认为这非常危险,但因为当时中美刚刚建交,有的话,作为领袖的毛泽东不宜说得太白。但毛泽东同样用点到即止的方式,将他认为“欧洲靠美国实际靠不住”的原因说出来了,他说:“美国人是想用十个指头按住十个跳蚤。”言外之意是:美国管的太宽了,所谓的“义务”太多了,他迟早有一天会抛弃欧洲。

关于“十个跳蚤”的论断,最早是出自毛泽东的对美的军事理论,原话是:

“美国没有能力履行其所有的战略任务和联盟义务,美国把它的保护义务拉得太长,除了日本以外,还对南朝鲜、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另外还有近东、欧洲,不可能起作用,美国人想用十个指头按住10个跳蚤。但这是谁也办不到的啊!”

这最后一句,是毛泽东郑重警告施密特:欧洲唯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能有出路,依附,迟早会迎来毁灭。

可叹,当时的毛泽东已经82岁了,这已是他生命的倒数第二年,他撑着病体通过施密特给了欧洲如此大的药方,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可因为“忌医”,对方竟没能接收到。



施密特

施密特如何能想到:欧洲被抛弃的命运,竟会在毛泽东如此苦口婆心提醒他们后的第五十年整,就上演了。而且,这场抛弃,还的的确确是以战争的形式展开。

不知,如今惊觉已被美国抛弃的欧洲,面对如此悲惨境遇,是否会记起50年前,毛泽东给出的药方。若能记起,他们是否会后悔当年不仅没有接受诊断,反而反过来说出诊断结果的人“有病”呢?

欧洲如今是否记起了毛泽东药方,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过去五十年,他们全然没有把毛泽东的警告放在心上过。

过去五十年,除了法国曾在戴高乐时期,尝试过自力更生,其他国家,尤其德国,是完全没有考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他们全无顾虑地躺进了美国的怀抱。

从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美国在需要欧洲时,也就是利益上与欧洲一致时,给欧洲提供了廉价的军事保护和技术,又让他们享用了俄罗斯廉价的能源。在这些优待的基础上,欧洲完全沉浸在了安乐之中,他们享受着超少工作时间、最好的福利待遇,顺便偶尔对中国的各种“卷”视以轻蔑嘲讽。

欧洲严重低估了俄罗斯,更加忘了毛泽东曾提到的这个民族骨子里“好战”这回事,他们不再愿意把钱投入到军事建设中,而将大把的白花花的银子,投入到了福利上,以至于,欧洲人均GDP虽远远落后于美国,但他们的福利待遇竟远高于美国。

他们忘了俄罗斯的爪牙,也忘了美国帮扶他们是基于他们的强大、具有帮扶价值,他们也忘了美国十个手指头按十个跳蚤的事实背后的“迟早按不住”的隐患。于是,他们等来了被抛弃的这天。

被抛弃的欧洲该何去何从?是屈从命运,接受被美国和俄罗斯联合收割、吸血,还是反抗?即在美国停止乌克兰时,单独支持乌克兰跟俄罗斯继续打仗?欧洲没有这个底气,更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接下来的欧洲,只能接受自己的悲惨命运,除此之外,他们别无选择。毕竟,反抗从来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是:你得有爪牙,你得有拳头。而这些,欧洲早已在长期的安逸中弄丢了。

回到50年前,西德施密特和毛泽东的那场对话,我们能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我没有问题,你才有问题”,在问题面前采取这种态度,注定会走向毁灭。欧洲的结局,恰印证了这句话。



第二:听老人言,尤其智慧的老人言,才有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可能。欧洲的结局已经提醒我们:毛泽东告诫我们的“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才是走向强大的唯一道路!切不可忘!忘之必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