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库尔斯克战场战事骤然升级,乌克兰军队在格卢什科夫斯基区集结重兵,意图沿E-38公路展开突进行动,试图通过“围魏救赵”战术缓解其他战线压力。乌军主力部队在科雷内沃南部地区发起反扑,遭遇俄军精准打击。俄方部署FAB-3000超级航空炸弹,配合密集炮火形成交叉火力网,有效遏制乌军的推进势头。
乌军的战术目标是打通通往别尔哥罗德方向的战略要道,意图切断俄军补给线,但这一战术构想在实施过程中遭遇重大挫折。俄军采取纵深防御战术,在关键节点部署重型火力装备,构建多层次火力封锁带。
在地形地貌复杂的库尔斯克战场,双方展开激烈争夺。俄军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在制高点构建观察哨,运用电子侦察设备实时掌握乌军动向。乌军装甲部队在推进过程中损失惨重,多辆主战坦克因暴露于俄军火力覆盖范围而被击毁。
在战役推进过程中,乌军后勤保障体系面临严重考验。补给线延伸导致战场补给压力陡增,战术预备队调动不畅,影响作战效能。乌军指挥系统在应对俄军反击时表现出明显滞后性,未能及时调整战术部署,致使前沿部队陷入被动局面。
2月17日,君士坦丁堡战役爆发,俄军展开大规模进攻行动。乌军第33、37、71、76和第46旅构筑的防线在猛烈攻势下相继失守。俄军采取围城战术,经过两周系统性作战,成功切断乌军补给通道。俄军通过部署无人机系统和远程导弹,构建一张严密的火力网络,对乌军防御体系造成致命打击。
俄军在君士坦丁堡通过建立半合围包围圈,逐步压缩乌军活动空间,同时运用电子战手段干扰乌军通信系统,有效瓦解其指挥链条。乌军在围城作战中损失惨重,多个战术单位战斗力严重受损。
库尔斯克战场上,乌军特种部队遭遇严重挫折。多支乌军特种小分队在执行渗透任务时遭遇车臣特种部队伏击,战斗中出现大规模溃逃现象。乌军特种部队面临严重的士气问题,多次拒绝执行高风险渗透任务,作战效能显著下降。
乌军特种部队在此次行动中暴露出训练不足、战术素养欠缺等问题。面对经验丰富的车臣特种部队,乌军特种兵在近距离遭遇战中表现不佳,战场应变能力与心理素质均需提升。特种部队作为精锐力量,其战斗力直接影响军事行动成效,乌军在这方面的短板亟待解决。
俄军通过灵活运用半合围口袋阵战术,俄军成功诱使乌军进入预设战场,随后实施精准打击。乌军在战术判断上出现重大失误,对俄军战术意图的研判存在偏差,导致多次陷入不利态势。
自特朗普政府中断军事援助后,乌军装备补给面临严峻挑战。这一状况直接影响其持续作战能力,在多个战场上的表现均受到制约。乌军火力密度相比战争初期明显下降,这一趋势若得不到改善,将进一步影响其战场表现。
库尔斯克边境地区,乌军投入15个旅发起反攻,然而在不到一小时的交战中,约2万名乌军将士在密集炮火打击下伤亡惨重,其中3000人被俄军俘虏。同期,利戈夫地区遭到乌军火箭弹袭击,造成平民伤亡。乌军装备损失率居高不下,人员补充难以满足战场需求。若无法获得有效外部支援,乌军战场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