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师父,前面就是福安村了,您确定要回去吗?"净明小心翼翼地问道。
老和尚缓缓睁开双眼,苍老的面容上泛起一丝微笑:"七十九年了,该回去看看了。"
净明不解:"师父,您不是常说'出家人四大皆空'吗?"老和尚望向远处的村庄,目光穿透时空:"我不是回去看故乡,是回去见一个人。"
01
初夏的阳光洒在崎岖的山路上,九十九岁的陈虚云老和尚拄着一根青竹拐杖,一步一步走在回乡的路上。
跟随在他身后的是他的弟子陈净明,年轻的僧人脸上写满了困惑与担忧。
"师父,您年事已高,这么远的路程,实在太劳累了。"净明担忧地说,"我们已经走了七天,您的身体能受得了吗?"
虚云老和尚并未回头,只是平静地说:"七十九年前,我离开这里出家为僧。如今,我感到时机已到,该回来看看了。"
"是什么让您突然决定回乡呢?"净明忍不住问道。
老和尚停下脚步,望向远处的山峦:"昨晚梦见我母亲了,她在呼唤我。"
道路崎岖难行,老和尚却步履稳健,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
午后时分,他们终于看到了远处的福安村。村落依山而建,炊烟袅袅,宛如一幅水墨画。
随着他们靠近村口,一群村民已经聚集在那里等候。
消息不知何时传开,福安村的老和尚要回来了,这位在佛门中德高望重的高僧,曾经是他们村里的陈家少爷。
"虚云大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巍巍地走上前,激动地行礼,"您还记得我吗?我是李福啊,当年我们一起在私塾读书的。"
虚云老和尚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位老人,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认出的喜悦:"福哥?你还活着啊。"
李福老泪纵横:"是啊,老天爷让我多活几年,就是为了等您回来啊。当年您出家后,您母亲多伤心啊,每天在佛堂祈祷,盼着您能回来看她一眼。可惜..."
虚云老和尚神情黯然:"我知道,母亲在我出家两年后就去世了。我收到消息时已经晚了,赶不回来见她最后一面。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村民们纷纷上前问候,有人送茶,有人准备食物,虚云老和尚却婉言谢绝,只是询问村中是否有合适的地方暂住。
李福热情地说:"虚云大师,您就住在我家吧。虽然简陋,但总比寺庙清净。"
夜晚,李福家的小院里,虚云老和尚坐在月光下打坐。
净明轻手轻脚地走近,低声问道:"师父,您为何突然决定回乡?是否有什么预感?"
虚云老和尚睁开眼睛,月光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近日我常在梦中见到母亲,她似乎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佛祖有云,'缘起缘灭,因果相生'。我与母亲的缘,恐怕还未了结。"
净明若有所思:"师父的意思是...?"
"我不知道。"虚云老和尚摇摇头,"但我感到母亲的灵魂尚未解脱,可能已经转世为人。我此次回乡,就是要找到她。"
"师父如何确定您母亲已经转世,又如何找到她呢?"净明充满疑惑。
虚云老和尚闭上眼睛,继续打坐:"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若是有缘,自会相见。"
第二天清晨,虚云老和尚起得很早,在院子里打坐冥想。阳光刚刚洒在院子里,一阵清脆的童声从院外传来:"爷爷,我想去看看那个老和尚!"
"小芸,不得无礼!那是虚云大师,佛门高僧,不是你随便可以见的。"一个女人的声音责备道。
虚云老和尚睁开眼睛,向院门望去。只见一个约六七岁的小女孩正扒在院门上向里张望,她身后站着一位中年妇女,正试图拉她离开。
"进来吧。"虚云老和尚慈祥地说道。
妇女连忙阻止:"大师,实在抱歉,孩子不懂事..."
虚云老和尚摆摆手:"无妨,佛门慈悲为怀,岂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虚云老和尚的邀请下,妇女牵着小女孩走进院子。小女孩名叫张芸,是村里张家的女儿。令人惊讶的是,小芸一进院子,就直勾勾地盯着虚云老和尚,眼神中透着一种不符合她年龄的深邃。
"老和尚,我见过你。"小芸突然说道,声音清脆却带着一丝沧桑,让人毛骨悚然。
妇女连忙捂住女儿的嘴:"小芸,不得胡说!你怎么可能见过虚云大师?"
虚云老和尚却神色凝重,仔细打量着小芸:"小施主,你在哪里见过贫僧?"
小芸挣脱母亲的手,径直走到虚云老和尚面前,仰着小脸说:"在梦里,在前世。你是我的儿子,陈家的大少爷。你四十九岁那年,不顾我的反对出家为僧,我伤心过度,两年后就去世了。临终时,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再见你一面。"
院子里一片寂静,连鸟叫声都似乎停止了。
妇女惊恐地看着自己的女儿,不敢相信这些话是从她口中说出来的。
净明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虚云老和尚却泪流满面,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小芸的头:"母亲,真的是您吗?"
小芸的言行震惊了所有人。一个六岁的孩子,怎么可能知道这些陈年往事?更令人惊奇的是,她说出的细节与虚云老和尚的经历分毫不差。
李福回忆道:"确实如此,当年虚云大师出家时,他母亲极力反对,甚至绝食三天。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大师。虚云大师走后,他母亲每天在佛堂祈祷,盼着有朝一日能见到儿子,可惜两年后就病逝了。"
虚云老和尚凝视着小芸,心中百感交集。他出家为僧五十年,修行参禅,早已看破红尘,但此刻面对可能是母亲转世的小女孩,内心还是不可避免地泛起波澜。
"小施主,你还记得些什么?"虚云老和尚轻声问道。
小芸歪着头想了想,突然说:"你小时候很调皮,总是偷偷跑去山上的庙里听老和尚讲经。有一次你发高烧,我整夜不睡,用湿毛巾给你擦额头降温。你十五岁那年,院子里的梨树开花了,你说那像雪一样美。"
这些都是虚云老和尚儿时的记忆,是他从未对外人提起过的私事。听到这里,虚云老和尚已经确信,小芸确实是他母亲的转世。
"小芸一直有些特别。"妇女小声解释道,"她从三岁起就常说一些奇怪的话,仿佛有前世的记忆。刚开始我们以为是孩子胡言乱语,可她说的事情越来越具体,有些事连我们大人都不知道。"
"她可曾提起过对虚云大师的思念?"净明问道。
妇女点点头:"是的,她常常说想见'儿子',说自己有很重要的话要告诉他。我们都当她是在做梦,没想到..."
虚云老和尚闭上眼睛,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睁开眼睛,对净明说:"准备一下,我要为小芸诵经。"
净明明白师父的意图,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佛经。虚云老和尚开始低声诵经,同时掐指计算。
随着经文的诵读,小芸的表情逐渐变得痛苦,她开始颤抖,眼中流露出挣扎的神色。
"怎么回事?"妇女惊慌地问道,"小芸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