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位于房县土城镇的专业化育苗大棚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进行苗池注水、撒肥,基质装盘、播种,技术员穿梭其中,逐棚查验苗床水位、PH值、温度……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播种图。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育苗播种工作
今年,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早”字抓先机、以“严”字筑根基,通过“早谋划抢农时、早部署强保障、严要求提质量”三步走战略,按下烟叶育苗“快进键”,为全年烟叶生产夯基垒台。
早谋划:下好育苗“先手棋”
“年前就接到站上通知,让我们按照技术要求,提前做好育苗物资领取和苗棚、浮盘消毒工作。”土城镇育苗专业户老李翻开《2025年房县漂浮育苗技术操作手册》感慨。
房县坚持“谋定而后动”,在2024年烟叶收购结束后,便启动下年度育苗筹备工作,成立3个调研组,走访9个重点乡镇、42个植烟村,收集烟农需求和生产实际问题23项,并针对性部分片区成苗期与外界环境不匹配、苗池肥料利用不合理、出苗率低等个性化问题,集中开展开展育苗点布局优化和育苗技术优化,结合气候预测数据,修订全县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提前谋划育苗播种工作,12月前完成全县86540张育苗盘、23124袋基质及1135套温度计、PH试纸采购及发放工作,组建育苗工作巡检小组,督办完成物资发放及苗棚检修、整理及消毒工作,并组织专项工作验收。
“我们把‘冬闲’变‘冬忙’,抓住农时节令,打好育苗‘提前量’,确保开春即开工。”生产办主任介绍。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育棚消毒工作
早部署:织密责任“保障网”
在1月召开的全县烟叶生产工作动员会上,11个烟站负责人现场签订《标准化育苗责任状》,这是房县连续第5年实行育苗责任制。围绕“开局就是决战”理念,打出育苗工作“组合拳”。技术早落地,组建县、站片区三级培训体系,针对水肥管理、温度控制、通风管理、苗床水位管理等关机技术开展线上线下培训22场,培训人数1200余人次;责任早压实。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全县32处集中育苗点,612处烟农自育苗点具体责任人,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工作人员在育苗各环节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人负责、有人监督,避免出现职责不清、工作推诿的情况,建立“日巡查、周通报、月考评”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服务早跟进,明确“24小时手机不停机”工作要求,组织全县烟叶技术人员及时入户指导、监督漂浮育苗技术落实,并对存在问题及时予以纠正,着力提升育苗管理质量。
土城育苗点负责人算起“时间账”:“正月初六全员到岗,比往年提早一周,现在已完成80%播种任务。”
严要求:把牢质量“生命线”
在土城镇集中育苗点,每个育苗池旁都竖着“身份证”播种时间、通风时间、操作记录、责任人等一目了然。
为切实提升育苗质量,今年,房县局将“精细化管控”贯穿育苗全流程,制定28项技术指标,从基质pH值调控到剪叶高度控制,均设置量化阈值;严把作业标准,针对育苗点水位高度、大棚温度、基质养分等关键性指标周期性开展飞行抽检,对执行不到位站点予以“点名”通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将育苗成活率、幼苗质量、工作效率、成本控制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图为播种后育苗大棚
“严管背后是厚爱!”当地烟农周建国看着整齐划一的育苗棚说,“每年这个时候,站上人员都忙得不可开交,但是育苗质量也没得说!”
在房县育苗一线,当早春的寒意与干事的热情相互交织,年前谋划的“时间表”变成年后生产的“施工图”,挂在墙上的“责任制”变成基层一线的“执行力”,在这里展现的就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速度与激情”,更折射出房烟人“把小事做精、把常事做新”的匠心追求。当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整洁的苗盘上,丰收的希望已然孕育(图片由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 李传广提供)。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