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鸱吻造型
“天上宫阙”的点睛之笔
玉虚宫屋顶的鸱吻
(来源:光明网)
《哪吒2》中的“天上宫阙”,是影片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场景之一。纯白玉构成的宫殿建筑——昆仑山“玉虚宫”,虽是虚构的场景,但其中蕴含了大量真实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作为电影中阐教的最高权力机关,“玉虚宫”屋顶的鸱吻设计不仅融合了唐代鸱尾的浑厚与金代琉璃鸱吻的华丽,更暗含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神性”逻辑。
据了解,鸱尾、鸱吻是古代建筑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其造型简约浑厚,兼具防水加固与象征意义。作为我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构件,鸱尾、鸱吻历史由来已久。唐代鸱尾以鱼尾造型为主,强调防水功能;宋代后逐渐演变为龙首鱼身的鸱吻,象征“龙生九子”中的防火神兽。
电影中的鸱吻造型设计,参考了陕西唐昭陵献殿遗址出土的唐代陶鸱尾和山西大同华严寺的金代琉璃鸱吻,鸱尾的龙形特征则强化了神界建筑的威严感。
此外,电影中的“玉虚宫”,采用的是在历史上仅用于皇家或宗教建筑的琉璃鸱吻,这既点明了阐教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暗示了神界与世俗的权力分野。
02.
斗拱结构
“神界建筑”的意象之美
玉虚宫大门 (《哪吒2》剧照)
“玉虚宫”的斗拱,同样是遵照我国传统建筑手法来展现。其设计虽未直接复刻某处古迹,但其层叠交错的形态暗合《营造法式》中的“六铺作”规制。
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建筑结构。作为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承重核心,斗拱是力学与信仰的双重结构。
电影中的斗拱为“一斗三升”,即一斗为底,中为栱,栱上置三个升的斗栱组合,具有汉代建筑的特点。电影通过悬浮的斗拱群(如主殿檐下的金色斗拱阵列),将物理支撑转化为“神力托举”的视觉隐喻,呼应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斗拱的金色涂装,源自明清皇家建筑彩画,但电影中融入流动的光效,使其成为“灵力”外化的载体,强化了“神界建筑”的超现实属性。
03.
“太极”布局
空间叙事体现“天人合一”
陕西汉中天师堂
(来源: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据悉,“玉虚宫”的整体布局以太极为核心,辅以四象,依据八卦方位确定建筑位置,巧妙构建了一系列传统院落式建筑群,被网友调侃其像“美国五角大楼”,但实际上,它参考的是陕西汉中天师堂的八卦形建筑群。
陕西汉中天师堂以太极为心,四象为辅,以八卦方位确定其主要建筑位置,形成以太极为中心、八卦卦象为整体构型的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群。院落以青砖、木头为主要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由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卦象的建筑群。
电影中的“玉虚宫”,与陕西汉中天师堂高度相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04.
牌坊(牌楼)
“天上宫阙”尽显古朴韵味
胡文光刺史牌楼
(来源:安徽黔县人民政府官网)
牌楼(《哪吒》剧照)
电影中对于“玉虚宫”的建筑刻画,还有许多细节值得细细品味。例如,在“太乙仙人”进入“玉虚宫”之前,会先经过一座牌坊(又称牌楼),这一点与我国传统建筑群的布局特点正好吻合。
牌坊(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的独特的建筑物,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在古代,牌坊(牌楼)除了有装饰性、纪念性的作用,还有地界标志的作用,其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等均有应用。
业内分析认为,影片中的这座牌坊造型,与安徽省黔县西递村的胡文光刺史牌楼颇为神似,具有徽州牌楼的特征。而胡文光刺史牌楼是西递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12.3米,宽9.95米,有5个层次分明的楼阁。作为古村的历史见证者,这座牌坊巍峨耸立,石雕古朴精湛,尽显明代徽派石坊的独特韵味。
05.
仙池花园
“鱼沼飞梁”化身天宫内景
当“哪吒”走进玉虚宫内部,仙池花园映入眼帘,荷塘、桥梁与楼梯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其设计灵感同样来自现实场景——山西晋祠的“鱼沼飞梁”。
据悉,“鱼沼飞梁”又称“鱼沼飞桥”,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部的桥梁。“鱼沼飞梁”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十字形桥梁结构,宛如展翅欲飞的大鸟,造型优美且别具一格。
电影中的玉虚宫仙池花园,与周围的古建筑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古朴、静谧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06.
陈塘关
水利设施呼应历史现实
除了“玉虚宫”,电影中的其他场景同样可圈可点。
例如,众所周知,哪吒形象源自明代长篇小说《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以商周为时代背景,而商代都城有着宏大规模的水网布局,而且还有很多支渠分布,构成了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体系。
在电影中,当申公豹率领海底妖族围攻陈塘关时,观众可以看到巍峨的陈塘关有多条用于排水的渠道以及石砌挡水墙,其场景设置与历史现实及原著背景形成了良好的呼应。
而“敖光”镇守的海底龙宫,其建筑结构借鉴了福建土楼的环形布局与悬空寺的险峻感,通过层叠交错的珊瑚礁群与流动的光影,营造出“水下深渊”的神秘氛围。
广东建设报记者 唐培峰
◎ 编审:左国兰
◎ 美编:杨榆洁
◎ 出品:广东建设报全媒体内容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