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市场是华南乃至国内近代罕见的一座大跨钢筋混凝土建筑,是中外建筑技术交流的重要案例,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大跨拱券与八角端部的集中式空间,让人仍能想到这里昔日人群汇聚、热闹喧嚣的菜市景象,令人惊叹。

2月16日

“港城今昔 霞山风貌”专栏编务单位湛江南州文化

组织朱发文、蔡为哲等建筑遗产领域专业人士

对八角楼内部进行现场调研时评价

朱发文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生,关注八角市场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建筑技术。蔡为哲来自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热心于家乡近代建筑群的研究和科普工作。


八角市场大跨空间呈现出力与美的结合。通讯员朱发文 摄

东堤市场旧址(以下统称八角市场)

位于霞山区东堤一横路的骑楼街区

建于1937年

因其南端屋面轮廓为雅致的多边形

又被大家称为“八角市场”“八角鱼亭”

“八角楼”“旧东风市场”

它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

它的保护利用一直牵引着

广大市民和研究者的目光


1959年,湛江著名版画家崔冠璋创作作品《海滨市场》(八角市场)

1959年的崔冠璋版画《海滨市场》写实地展示市场场景:碧海椰风,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座引人瞩目的建筑,出自广州湾时期著名本地建筑师梁日新之手。


八角市场与骑楼街屋相映成趣,近处海港景色宜人。 蔡为哲摄于2025年

调研组在现场调研中

提出对未来保护利用的建议和期盼

一是精细化保护、创造性活化,对建筑进行结构加固和细致修缮,延续其原有内外通透的流动空间,彰显大跨度结构魅力,让这座本土爱国建筑师梁日新的杰作再焕光彩。

二是将八角市场、骑楼街区与霞山近代建筑遗产群作为紧密结合的整体,向外追溯其关联全球建筑文化的“世界性”,向内深挖湛江作为滨海宜居与旅游城市、海鲜之都的故事和价值,由点及面地开展霞山遗产群的活化。

期待这座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建筑

在不远的未来重新开放

向八方来客讲述湛江的

历史变迁和滨海故事

来源:湛江日报(记者记者张永幸)、霞山发布、湛江南州文化

编辑:马栩杰

审核:林小军 罗颖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