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多元化的高速发展,各类新型劳动纠纷也大量涌现。淮北市杜集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为守牢民生底线,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欠薪风险,主动应对当前劳动人事争议发展变化新趋势,多措并举提升解纷质效,全力优化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工作,扎实做好调解仲裁工作,走好仲裁民生服务道路。

以充电蓄能锻造“学习型”仲裁

常态化组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人员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研讨会、庭审与调解经验交流会等活动,集中组织学习相关法规和政策汇编,个人制定学习计划,建立起全员学习、全方位学习的常态化机制。定期组织仲裁员对疑难案件集中会审,促进调解仲裁工作人员勤学习、善思考、多研究,统一仲裁标准,规范法律适用,不断提高争议调处能力与质效。一月份以来,针对春节前农民工欠薪问题比较集中的实际,仲裁院先后开展案件集中研讨17次,并创新采用“监察+仲裁”融合手段,妥善处理辖区拖欠工资疑难案件,有力维护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受到市民生办的高度表扬。

以温馨关怀打造“服务型”仲裁

以“快流程、短时间、高效率、优服务”为目标,始终坚持“快立、快审、快结”原则,持续优化简化办案流程,有效缩短维权周期。对劳动关系清晰、标的额较小的案件进行简案快调;对当事人争议较大、较为复杂的案件进行繁案精裁,简化程序,节约资源,做到“立案登记”高效办,减少办理时限。仲裁院始终秉承“优先调解、全程调解、多调少裁、能调不裁”的办案理念,加大案件调解力度,与镇、街道、企业调解组织在劳资纠纷调解上无缝对接,合力解决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堵点”“关键点”,打造多元调解格局,做到多元调解和谐办,减少争议纠纷。春节前,处理辖区某项目10名农民工仲裁案件,全部调解撤诉,将农民工维权中心设在项目工地一线,通过“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为35名农民工快速维权。

以思路转变塑造“预防型”仲裁

转换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关口前置、重心下沉、落实责任、强化考核、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由“来案受理”向“前置预防”转变。人社局牵头,联合多个部门制定《农民工工资支付与监管暂行办法》,明确多方权责。定期组织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规宣讲,帮助企业规范用工流程。通过社区讲座、短视频等形式普及维权知识,减少因“不知法”导致的争议,从源头降低仲裁案件数量,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季度以来,因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案件同比下降50%以上,整体形势向上向好。(徐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