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我的微信突然弹出一条语音:"李律师,我按了手印的合同被改了条款,现在对方逼我还300万高利贷..."电话那头哽咽的当事人,让我想起三年前他签下"投资协议"时自信满满的样子。

从业14年,我见过太多人因为轻率签字陷入深渊:有人为朋友担保赔掉婚房,有人签空白合同背上莫名债务,有人被阴阳合同坑到倾家荡产。今天来我们就来揭开合同陷阱的遮羞布——有些合同根本就是精心设计的法律毒药,签字那一刻就注定要吃人!


法律知识

一、这4类合同不是契约,是"凶器"!

01

阴阳合同

真实案例:2022年杭州某网红签下"1万月薪+分成"的直播合约,却在补充协议里藏着"违约赔偿500万"的条款。当她提出解约时,公司甩出经公证的补充合同。

律师拆招:法律明确规定以实际履行的合同为准,但需保存完整沟通记录。发现合同存在"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立即报警并申请司法鉴定,涉嫌合同诈骗可追究刑事责任。


02

空白合同

血泪教训:建筑工人老张在包工头要求下签署空白劳务合同,半年后发现合同被填入"自愿放弃社保""工伤概不负责"等条款。

法条亮剑:《民法典》第496条明确格式条款需特别提示,空白处未填写视为无效。但实务中需举证签约时存在空白,建议签约时全程录像,每页合同骑缝签字。

03

霸王条款

典型陷阱:"本平台有权单方修改规则""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逾期还款违约金每日5%"...这些看似常见的条款,实则是架在你脖子上的刀。

破局关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明确"霸王条款"无效,但需通过诉讼确认。发现此类条款立即拨打12315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


04

非法目的合同

高危信号:帮人代持房产、虚假贸易刷流水、跨境DB资金结算...这些披着商业外衣的合同,可能让你沦为洗钱、逃税共犯。

生死红线:根据《刑法》第191条、第205条,明知道他人从事违法犯罪仍签署合同,可能构成共同犯罪。发现合同存在"走账""过桥""避税"等字眼,立即终止交易!


二、签字前的黄金3分钟自救指南

  1. 手机拍照存档:签约时拍摄对方身份证、营业执照原件,记录签约过程

  2. 逐行划重点:用红笔圈出"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权利义务"条款

  3. 灵魂三问
    ✅对方为什么不让我带律师?
    ✅合同为什么急着今晚签?
    ✅条款为什么全是约束我的?


这个时代最昂贵的成本,不是金钱而是认知。转发这篇文章,可能挽救某个即将按下手印的亲人——有些合同签下去,毁掉的不只是钱财,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

(本文系"李迈律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案例来自已公开裁判文书)

下期预告:《微信聊天记录别乱删!2024电子证据新规:这5种记录能让你多赔20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