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您手里的地址是不是写错了?"出租车司机一脸困惑。
"不会错,当年这里还是一片高档别墅区,我父母就在这里买了房子。"
戴着金丝眼镜的老人掏出一张泛黄的地产宣传册。
"师傅,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老人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
01
加州圣何塞,一栋带有东方园林风格的别墅内。
"老张,又在收拾院子啊?"邻居托马斯隔着篱笆打招呼。
"是啊,这些月季该修剪了。"张伟抬头应答,顺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六十五岁的他保养得宜,除了两鬓斑白,浑身上下依然透着一股干练劲。
二十年的美国生活,让他的英语说得像本地人一样流利,但在生活习惯上,他始终保持着中国人的讲究。
院子里种着月季、牡丹,还有几棵桂花树,每到花开时节,香气四溢,惹得邻居们纷纷效仿。
"叮咚——"门铃声打断了他的劳作。
"请问是张伟先生吗?"穿着蓝色制服的快递员递过来一个印有中国邮政标志的大信封。
张伟接过信封,发现这是一封来自上海锦天律师事务所的挂号信。
他连忙拆开信封,当看到信的内容时,整个人愣在了原地。
- "尊敬的张伟先生:
- 我所受宋明律师委托,就您名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花园的六套别墅产权问题,向您征询处置意见。因该地块已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计划,需要您尽快确认相关事宜……"
信中详细列出了六套别墅的具体地址、面积和产权证号。
这让张伟的记忆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年前。
那是二零零三年的夏天,上海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黄金时期。
他的父母住在浦东老城区的一栋石库门里,因为地处黄金地段,开发商给出了相当丰厚的拆迁补偿:位于即将建成的世纪花园的六套联排别墅。
当时的世纪花园是上海最负盛名的高档住宅区之一,单套别墅的市值就超过千万。
只是那时的张伟刚刚接到美国硅谷一家科技公司的聘书,正忙着办理移民手续,根本没有心思处理这些房产。
"爸妈,这些房子你们看着安排吧。"他还记得自己当时是这么说的。
"张伟,你这是怎么了?"太太玛丽从厨房里走出来,看到丈夫呆立在门厅。
"玛丽,我可能要回上海一趟。"张伟将信递给太太。
"天哪,六套别墅?你从来没跟我提起过这件事。"玛丽惊讶地说。
"说来话长。"张伟叹了口气,拨通了父母的电话。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依然中气十足:"小伟啊,我正要给你打电话呢。你收到上海寄来的信了吧?"
"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年的房子不是让你们处理了吗?"
"这事啊,"母亲的语气有些无奈,"当时你移民手续办得急,房产证都还没来得及办下来。后来我和你爸身体不好,就搬去苏州和你妹妹住了。那些房产证都放在老房子里,我们以为你早就安排好了。"
张伟回忆起来,当年父母确实提到过要把房产证寄给他,但他觉得麻烦,就说等以后回国再说。
没想到这一拖,就是二十年。
02
"现在怎么办?那些房子还在吗?"张伟问道。
"具体情况我们也不清楚,"母亲说,"前几天有人找到我们,说那边要改建,需要产权人签字。我们这才想起这件事。"
放下电话,张伟立刻上网查询上海的房价。
让他吃惊的是,二十年间,那个区域的房价已经翻了将近十倍。
如果那六套别墅还在,恐怕价值已经过亿了。
"玛丽,你觉得我该回去看看吗?"张伟转向太太。
"当然要去,"玛丽果断地说,"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产。而且你也好久没回上海了,正好去看看父母。"
就这样,张伟订好了前往上海的机票。
临行前,他特意找出了一张当年世纪花园的宣传册。
那上面的效果图展示着一片典雅的欧式别墅区,还配着"江南顶级住宅,海派生活典范"的宣传语。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张伟推着行李箱走出到达大厅。
二十年过去了,这座城市的变化超出了他的想象。
原本的二号航站楼已经扩建成了新的卫星厅,外滩的天际线也增添了许多新的地标建筑。
"师傅,麻烦去世纪花园。"张伟拦下一辆出租车。
"世纪花园?"司机师傅皱了皱眉,"您是不是记错了?那边现在是世纪金融中心。"
"不会错,我这里有当年的地址。"张伟拿出宣传册。
"哦,您说的是老世纪花园啊,"司机恍然大悟。
张伟的心猛地一沉。
车子驶入浦东的街道,道路两旁是一栋栋崭新的商业大楼。
这里的变化太大了,就连道路的名字都改了好几遍。
"就是这里了。"司机在一座金光闪闪的商业综合体前停下。
张伟拿出律师事务所提供的地址反复核对——地址没错,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完全无法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