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投一篓苗,秋收万斤蟹。2月19日,天气晴朗,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茅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邢青松和社员们来到蟹塘边,把一笼笼挑选好的蟹苗送到湖面中央。蟹苗跃入水中,溅起阵阵水花。
“我们要将早熟的蟹苗以及规格太小的蟹苗都挑出来,保证下水蟹苗的规格一致。”投放蟹苗前,邢青松和社员们仔细筛选蟹苗。“近年来,我们加大对螃蟹种苗的研发,初步形成了中华绒螯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体系。从大年初八至今已经陆续投放了8万斤蟹苗,今年预计一共要投放30万斤。”
2018年以来,邢青松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步履不停,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最关心的就是“三农”方面的问题。“作为农村基层代表,不仅要提建议,更要推动这些建议落实见效。”邢青松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他提交了8条建议,涉及乡村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等方面。“会后,这些建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委的认真办理,通过文件、短信等不同方式进行了答复。国家部委对人大代表的建议专题答复、落到实处,我感到很满意。”
比如《关于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农业农村部回复,将聚焦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做精种养业,做强加工流通,做优新兴产业,支持江苏省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淳区可对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求,提前谋划前期工作并按程序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对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全国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促进当地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鼓励江苏省积极打造“链主”企业,激发当地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活力。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今年60岁,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螃蟹产业经营得更好,为更多的乡亲们造福。”邢青松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的规模效益已经实现,下一步将发展二产,已在高淳经济开发区建设了4万平方米的厂房,将围绕螃蟹、鱼虾做农产品深加工。
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邢青松将带来《关于继续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建议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农业品牌质量建设、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金融服务乡村产业、科技赋能乡村产业。”
一直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邢青松总想着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带到会上。“吃饭和看病,是乡亲们关心的两件大事。今年我还准备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议》。”邢青松说,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乡镇卫生院设备陈旧、医疗人才短缺,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为此,他建议出台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资源配置,优化乡村医疗队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
【记者手记】
与时间赛跑,为农民发声
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螃蟹产业“领头雁”,从田间地头走进人民大会堂,邢青松一直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这些年来,邢青松紧跟潮流,在合作社推动“科技+产业”“直播+产业”,带着乡亲们大步向前,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在邢青松的办公室,电脑旁堆满了来自基层的调研手记。邢青松常说,是固城湖养育了他,是乡亲们选择了他,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和选择。因此,他每年都会提出关于乡村振兴的建议。
从最开始的关注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到聚焦生态产品交易创新平台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再到近两年关注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支持培育更多乡村人才……邢青松提出的建议,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生动注脚。就像邢青松说的那样:“人大代表就要为群众办实事,每一项建议、每一次发言,都承载着农民的期望。我要与时间赛跑,为农民发声,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继续建言献策。”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文 马晶晶 顾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