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2月25日,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专项规划(2024—2035年)》。2021年,南京被首次赋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通过四年的时间,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目前具备怎样的发展基础?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委员、副局长罗睿介绍,近年来,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空港、海港、铁路港均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
空港枢纽加快链接全球。2024年,禄口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7.5万吨,创历史新高;南京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旅客262.8万人次,其中外籍旅客约31.1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2.7%、65.8%,数据均为近五年来新高。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适用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南京入境旅游迈向新高度,2024年,南京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同比增长63%。
海港枢纽地位不断稳固。2024年,《南京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省政府联合批复,弥补了港口法颁布以来近20年南京港口规划空白;《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发展专项规划(2024-2035年)》获市政府、省交通厅、省发改委联合批复。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贯通,南京港5万吨级海轮可常年通航,2024年,吃水11.8米的中国籍散货船“蓉达上海”轮成功靠泊,刷新南京港开埠以来进港船舶吃水最大历史纪录。国际航线总数达15条,直达日韩、东南亚、印巴、远东、南美等地,2024年,远洋航线实现新突破,新增南美及远东国际远洋航线。开通至上海洋山、浙江宁波的外贸内支线,实现与欧、美、地中海三大国际远洋干线无缝衔接,外贸内支线网络规模长期保持沿江第一。
铁路国际班列稳步发展。稳定开行中欧班列线路8条,覆盖远欧、俄罗斯、中亚及东南亚等12个国家,通达70多个城市。2024年,南京中欧班列开行389列,同比增长5%,再创历史新高;陆续新增南京至阿塞拜疆巴库及南京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方向线路,同时新增同江入境口岸,“四向七口岸”通道布局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