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全国人大代表黄贵松:持续释放“券”动力 提升利民惠企质效
南方日报记者 蔡沚彦
“如何促进更多消费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红利带动下,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汕头超声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工艺高级工程师黄贵松像往年一样,奔走于社区小巷、工厂车间,或伏案梳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为赴京参会进行各项准备。
作为来自产业一线的人大代表,黄贵松长期关注民生福祉、产业发展等课题。今年,他将目光投向消费领域,建言扩大政府惠民消费券适用行业范围,优化发放方式。他还认为,政府消费券除了在支付环节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外,应将部分补贴额度发放给生产端企业,以此鼓励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步伐,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把科技成果“种”在田间地头
黄贵松是同事眼中名副其实的“铁人”。从生产一线的工艺工程师,到手握20项国家专利的“行业尖兵”,20多年来,他潜心技术攻关,推动公司触控器件制造技术快速提升并实现产业化。
身份转变,初心如磐。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黄贵松把生产线上的这股拼劲,带到了履职现场。过去一年,他的调研足迹遍布汕头、潮州、阳江、湛江等地。从田间地头到海洋牧场,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善于倾听乡亲们的心声。”黄贵松注意到,随着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科技”正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舞台越来越大。如何更好把科技成果“种”在田间地头,推动更多实用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
不久前,黄贵松在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走访了一家蛋鸡养殖场。“这家养殖场饲养了10万只蛋鸡,但因技术和资金受限,面临鸡粪处理难题。”之后,黄贵松细致研究、积极协调,推动当地一家企业与养殖场开展项目对接,通过高科技手段让鸡粪变废为宝,助力当地破解生态与富民“双选题”。
“近一年来,我多次走进农村调研,深刻体会到农业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这也为我撰写建议文稿积累了一手素材。”黄贵松认为,应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尤其是要搭建农业科技成果直达县区或农业龙头企业的绿色通道,加快推动科研、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互动融合,帮助乡亲们把“金扁担”挑得越来越稳。
更好发挥消费券杠杆效应
“只有躬身笃行,多扎实调研、细致观察、深入思考,才能答好代表‘履职卷’。”在黄贵松看来,人大代表的履职不能随大流和走马观花,而要真正倾听民声,努力提出合理性建议,并推动问题得到解决。
去年,黄贵松提交了《关于加快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与实效的建议》,建言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活动,特别是应面向农村地区家有学子的监护人群体开展各类接地气的普法宣讲。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各地各校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等有关要求,统筹各方力量,切实增强协同育人合力,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黄贵松将聚焦“加大消费券惠及范围、优化发放方式,以此促进产业发展”议题提出建议。他注意到,当前政府惠民消费券较多集中在汽车、大宗家电、数码、文旅等行业,涉及食品、日用百货、医疗健康等高频消费场景的相关补贴政策较少。为此,他呼吁扩大消费券适用行业范围,同时优化发放方式,推动小微企业纳入消费券兑换支持范围。
在为消费端注入活力的同时,政策暖风如何更好作用于生产端,进而推动产业链上各类要素形成连锁效应,同样引起黄贵松的思考。
“发放消费券不仅可以快速提振消费,更重要的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推动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进而形成正反馈。”黄贵松建议,政府消费券除了在支付环节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外,应将部分补贴额度发放给生产端企业,鼓励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产出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以利好政策增强企业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推动企业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创新和应用工作,形成良性循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用全局视角 解答民生课题
作为连续当选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老兵”,回望履职初期的“新手”经历,黄贵松坦言曾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平衡好本职工作与代表履职活动之间的关系,更要突破思维局限,学会用全局视角解答一个个民生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如今的他笑着说:“自己更成熟,有进步,更有信心了。”
黄贵松的履职底气是他沾着露水、顶着日头,在一次次调研中攒出来的。仅在汕头,他的足迹就深入了多个镇村:既奔走在田埂堤岸,跟农民朋友畅聊心头事;也走进工厂车间,为中小企业发展把脉寻方。
谈起自己的履职感受,技术出身的黄贵松坦言:“担子是不轻,可想到能把乡亲们的烦心事变成顺心事,就觉得这份责任担得值,也倍加珍惜。”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