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蒋齐:扎根西北三十载 以科技之力守护生态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
2024年全国两会,一份关于“加强腾格里沙漠跨区域联防联治”的提案引发热议。提案人正是扎根西北治沙一线30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蒋齐。这位连任多年的“老委员”用脚步丈量风沙,以提案破解生态治理难题,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注入科技力量。
蒋齐的履职始终紧贴黄土地的脉搏。2024年,他带着对腾格里沙漠治理的深度思考上会,提出打破宁夏、内蒙古、甘肃三省区行政壁垒、引入央企合作、打造治沙示范工程等系统性方案。这份凝结着多年调研心血的提案,很快被纳入国家防沙治沙行动框架,为区域协同治理按下“加速键”。他提交的6件提案均得到相关部门的办理答复,实现了件件有回音,其中推动“三北”工程资金提标的建议,直接促成将荒漠化治理亩均投入标准提高,为西北生态屏障建设注入“强心剂”。
这几年,蒋齐用脚步丈量着履职的行程。从生态修复到乡村振兴,他始终立足一线需求,将科研数据转化为政策建议。翻看他的履职档案,“三北工程资金保障”“沙区特色产业富民路径”等关键词高频出现,每一份提案都凝结着调研的足迹。
高质量提案的背后,是常年投身科研攻关的热爱与专注。“好的提案,需要在一线调研中获得关键抓手。当好全国政协委员,就要做一名合格的‘调研员’。”蒋齐说,履职尽责不仅仅写在纸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记者手记
漫长的坚守 不变的初心
在蒋齐的办公室,一摞泛黄的治沙笔记与最新提案草稿并排摆放,恰似他坚守三十年的缩影——从基层科研到国家建言,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锁住黄沙”的初心。从实验室到荒漠,再到全国两会提案,彰显了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使命。
蒋齐的坚守,诠释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也用一份份“沉甸甸”的提案书写着履职答卷。
蒋齐的履职档案不仅是一份生态成绩单,更映射了中国治沙从“人进沙退”到“科学发展”的转型。他的故事印证,生态治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的漫长坚守。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