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潋滟,万物复苏。走进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姜家庙村,青瓦白墙的楼房错落有致,新铺的柏油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的各种蔬菜长势喜人……点点滴滴,造就了姜家庙村的独特气质。这个曾经的边陲村落,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奏响一曲激昂的振兴发展乐章。
姜家庙村,地处府河镇西北角,西接洛阳镇君子山村,北邻湖北随州市经济开发区府君山村,东依涢潭铺村,南靠徐家垱村,与镇区相距达十八公里之遥,是典型的边远山区村。2014年以前,姜家庙村里主要以水稻、棉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人均纯收入仅徘徊在7500元左右。
但改变,正悄然发生。近年来,姜家庙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这华丽蜕变的背后,得益于随州市曾都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下简称“曾都烟草”)多年来在公路建设、稻虾养殖及猕猴桃种植等领域的大力投入与全力支持。
交通,曾是制约姜家庙村发展的最大瓶颈。2021年,曾都烟草驻村书记刘坤在深入调研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问题。2022年,他积极争取投入资金、人力,参与公路建设项目,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一条条崭新的公路贯穿全村,不仅让村民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出行史,也为农产品的运输开辟了绿色通道,为后续产业蓬勃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施工现场 产业兴,则乡村兴。2023年,刘坤与姜家庙村村委会携手,积极动员村民投身产业发展。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想法,免费为村民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共享龙虾销售渠道。 “姜家庙村有水库和山间清泉,水质优良,养出的龙虾品质上乘。更关键的是,这种模式既生态又环保,一块水田能带来两份收益,是村民增收的好途径!”驻村书记向村民们耐心地解释道。 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动员下,2023年,村里有8户村民率先响应,共同发展了80多亩“虾稻共作”。为确保产业的顺利发展,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与养殖户紧密协作。同时,为了解决养殖户资金短缺的问题,他们多方奔走,协调资源,提供资金支持。 “以前养虾,技术和销路心里都没底。现在有了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我们不仅学到了技术,销售也不用愁了,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养殖户李大哥说到这满脸笑意。
观察长势
除了稻虾共作,驻村工作队还将目光投向了特色水果种植领域。2024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全力支持下,村里开始发展猕猴桃产业,从土地流转、种苗引进,到技术培训、品牌打造,各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全程参与。同时,还充分利用自身丰富资源,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努力让姜家庙村的猕猴桃走出乡村,迈向更为广阔的市场舞台。
“2025年,我们将主动与各大电商平台对接,将姜家庙村的猕猴桃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还将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为每一批次猕猴桃生成专属‘身份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详细产品信息。”谈到未来村里的发展,驻村书记信心满满。
种植的作物
产业的蓬勃发展,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在外漂泊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他们带着在外积累的见识与经验,满怀热忱回到家乡,投身到稻虾养殖、农产品电商运营等工作中。
“现在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机会也越来越多,我们回来不仅能照顾家人,还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返乡创业青年姜炯存说。
同样村里的留守老人王大爷也感触颇深,“咱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原以为只能在家里养老。没想到现在能在基地里干活,每天看着这些幼苗成长,还能拿到工资,感觉自己又有了用处!”
展望未来,曾都烟草将持续加大对姜家庙村的支持力度,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事业迈上新台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姜家庙村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文/图 乔天骄、李红、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