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农事渐起。在春日暖阳中,济宁鱼台县清河镇迎来了杞柳收割与加工旺季。两米多高的杞柳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修长的枝条随风舞动,向人们描绘着早春的繁忙景象。
田间地头,村民们和收割机齐上阵。一台台柳条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将杞柳整齐割下。村民们则负责清理遗漏的杞柳、割除过高或过矮不适合机械收割的部分。割下的杞柳被打捆直接送往加工车间。
“村民种植的杞柳在地里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已经订单式收购了,我们的加工订单现在排到了4月份了,需大量收购杞柳原材料。”济宁金秋工贸有限公司副经理赵琳介绍道。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杞柳加工,一个个精美的杞柳编织产品经过选品、打磨等工艺制作而成。客户通过线上、线下预定方式下单,制作好的柳编产品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至欧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鱼台县清河镇把发展杞柳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全力打造乡村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
而在诸多引领百姓走向富足生活的产业中,“毛木耳”正崭露头角,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趁着这两天天气好,加紧多包几袋木耳菌包,春天正是木耳发菌的好时候。”村民奚志辉笑着说。走进山东省鱼台县王庙镇昌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菌包车间,菌包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各自的生产线上有序地进行套袋、整理菌包、运输等工作。
“眼下,正是毛木耳菌包生产的关键期,3月份开始出菌,5月下旬陆续采摘。我们目前已经发展黄背毛木耳、白背毛木耳、榆耳、白玉木耳、沙耳等7个品种,品质优良。”鱼台昌建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汉友介绍。
在鱼台县王鲁镇的农忙中,迎来了罕见景象,传统上,小龙虾被视为夏季的应季美食,然而,鱼台源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养殖技术正在打破并改变人们对这种美味的季节性认知,让消费者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品尝到鲜嫩可口的小龙虾。
早上八点,春寒料峭,室外温度还在零度左右,但鱼台源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龙虾养殖大棚里却温暖如春。公司负责人金凯正在忙着倒地笼,他将之前放置在龙虾池内的地笼缓缓拉起,一个个膘肥体壮的小龙虾也露出了水面,规格都是在3钱到6钱左右,正是品尝的好时候。
金凯介绍,反季节养殖龙虾对水温、水质要求很高,为了达到龙虾反季节生长要求,他投资25万元修建拱形温室控温大棚,标准池塘、纱网护坡等,水下安装曝气增氧盘,为龙虾提供充足氧气。安装水质检测设备,实时观察水温和水的溶氧度,为龙虾提供有力的生长环境。
露天养殖的小龙虾一般在4月中下旬才能大规模上市,而金凯养殖的小龙虾利用温室大棚进行反季节养殖,11月中旬放苗,养殖周期两个多月,1月中旬就开始上市,因为品相好、新鲜度高,春节前后迎来销售旺季,龙虾上市后供不应求。
鱼台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与培植主导产业“龙头”,建设农产品示范基地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通讯员 张子洋 李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