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作为北纬30º川东第一城,辖区面积2078平方公里,拥有108万人口,不仅是全国百强渔业大县,更是四川省渔业重点县。

2024年,大竹县将小龙虾产业纳入“稻麻茶竹椿虾”农业特色产业名片重点培育,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稻虾产业蓬勃发展。


石桥铺镇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大竹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政策赋能,利益联结铺就共富路

在石桥铺镇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处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穿着长筒靴,手持铁锹,仔细清理虾塘杂草,为新一年虾苗养殖做足准备。

该基地位于绿水村、长青村,地处张南高速出口旁,交通便利,水肥资源丰富。

目前,石桥铺镇已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基地1000余亩,其中长青村的450余亩稻虾轮作模式基地,于2024年4月完成提质改造并投产;绿水村的550余亩“茭白+小龙虾”套养模式基地,于2024年5月投入生产。


测量小龙虾数据

2024年3月,引进开江民生渔业公司成立达州竹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示范基地创新采用“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企业”模式,镇级党组织统筹规划,村集体经济负责土地流转与监督管理,企业专注种养发展。通过“一季虾一季稻”模式,实现小龙虾亩产200斤、水稻亩产1000斤,亩均收入达5400元。

2025年1月,大竹县出台《大竹县稻渔产业发展九条措施》,设立2000万元专项发展基金,对稻虾综合种养殖业主的土地流转费、购苗费等多项费用进行补贴,亩均补贴超2300元,极大地激发了养殖业主的积极性。这一系列举措,构建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了联农带农、合作共赢,带动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科技助力,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在科技创新方面,大竹县坚持“智慧养鱼,科技兴渔”理念,积极促进新兴技术在水产领域的应用。


查看培育情况

称重、测量、记录……在四川百岛湖科技园的性腺培育池旁,身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全神贯注地对新培育出的小龙虾进行数据收集,这些数据为后续深入分析小龙虾的生长特性、遗传性状等提供了关键依据,也为进一步提升小龙虾品质、培育出更具优势的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大竹县水产领域的龙头企业,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该企业以小龙虾良种繁育、稻虾生态种养等多元业务为载体,创新推出“公司+协会+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模式,采用“五供一收”和“一三五零”托管模式,带动2万余户农户自主创业,培育壮大21家新型经营主体,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冰镇澳龙

大竹县还积极引进业主大户拓展产业基地,引导农村土地向稻虾基地和龙头企业集中。同时,搭建智慧渔业养殖平台,实现全过程智能化监管,虾苗繁育效能提升15%,全年繁育1cm虾苗达1.5亿尾,大规格虾苗达1500吨,推动传统渔业向智慧渔业迈进。

特色引领,产业名片越擦越亮

大竹县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其早虾能够更早上市,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价格优势。稻虾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大竹县重点打造的农业产业名片之一。


小龙虾菜品

截至2024年底,大竹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3万亩,年产小龙虾300万公斤、稻虾米1500万公斤,综合产值达1.6亿元。稻虾种养亩产值超5400元,纯利超2000元,共有1525家养殖户,3000余人从事稻虾产业。

稻虾生态种养相比普通稻田,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50%以上,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稻虾品质。

大竹县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抢抓国省重大战略规划、上级支持政策等重点方向和有利时机。2024年先后引进有江跃渔业、开江民生渔业公司、中农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椒盐澳龙

如今,大竹县现代设施渔业如池塘内循环养殖、玻璃钢循环水养殖稳步发展,培育了126家以稻渔产业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涵盖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多个层级。同时,成功创建多个部、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现代农业园区,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升级。

未来,大竹县计划到2027年将稻虾综合种养面积扩大至9万亩以上,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深度融合,让稻虾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来源:达州融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