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三区三州"曾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中"三区三州"各地集中力量攻艰克难,如期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各地接续奋斗,织密织牢防返贫保障网,多措并举壮大富民产业,为百姓托起稳稳的幸福。

  在新疆和田市吉亚乡阿孜乃巴扎村,织布机踏踏作响,村民正编织着艾德莱斯绸。阿孜乃巴扎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对口援助和"就业+产业"的发展路子帮助村民历史性摆脱贫困。步入乡村振兴,当地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对监测对象制定"一户一方案",并和周边的几个村子联起手来,不断壮大艾德莱斯绸产业。

  如今,这里已形成了从抽丝、染丝、织布到服装、实体店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9万多元。布威佐日罕·麦提如则这些年在村里的一家艾德莱斯绸企业做销售和讲解,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她又给自己定了新目标。

  这个山沟里的村庄是甘肃临夏的布楞沟村,房屋错落有致,快速路穿村而过。去年十月,这个新建的养殖场投入使用,一直在外打工的马哈比布也返乡回来上班。

  布楞沟村生态脆弱,基础条件差。在中央和地方的大力扶持下,养殖业在山沟里扎下根来,东部协作的产业车间也开到了家门口。脱贫摘帽后,当地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持续对纳入监测的农户予以帮扶。

  走进四川凉山越西县呷古村,绣娘这些天正忙着赶制一批彝绣新订单。

  呷古村地处高山峡谷之间,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一直没有产业。脱贫攻坚中,当地着力补齐设施短板,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业,建设旅游步道、观景平台,还把家家户户都会的彝绣手艺变成大伙摆脱贫困、增收致富的产业,统一生产、销售,形成规模。去年,呷古村村民人均纯收入2.3万多元。眼下,村里还在谋划提升旅游设施和景点,新建的游客接待中心、农耕体验服务中心等预计4月将建成投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