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正规威士忌吧看到kunming,就像身处异乡偶遇云A牌照,亲切感油然而生。”这是今年二月初,知酒君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云南籍文艺青年发表的感叹。


说实在的,能在刷不完的朋友圈中看到一位喜欢威士忌的同道中人,绝对比他身处异乡偶遇云A牌照更有亲切感,这意味着关于威士忌,知酒君能看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产业分析与趋势解读,还有身边朋友的热爱,这显然更有说服力。


还有件事,知酒团队某记者在家宴上,看到了尊尼获加(黑牌)威士忌的身影,据说是他表弟给家里长辈买的,一定程度上至少可以证明,年轻人消费清单里有威士忌的一席之地。


那么威士忌的销路一定越来越好了吧?


“能下滑的都在下滑,感觉今年威士忌没有前两年那么发热了。”这是酒商给我们的回答。


“宏观叙事”下,威士忌正处在寒流之中,但在“细微声音”中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暖意,或许这种乍暖还寒的体感正是威士忌市场的真实写照。


挤破泡沫,威士忌市场迎来全面下滑

数据显示,近四年来,威士忌进入明显的下行通道。


进口威士忌在2021年实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涨幅大幅度收窄,2023年进口量进入负增长通道,但通过提价还是帮助进口额实现上升,2024年,威士忌进口数据全面进入负增长,进口总额为-22.9%,升均价格降幅达到13.7%。

为了了解国内威士忌市场今年的总体行情,我们采访了厦门中润玖通董事长牟磊,他告诉我们,从春节前后来看,威士忌的消费还是出现了明显的回落,销量、单价的下滑都非常明显。其中他提到了一个词“全面下滑”,来形容现下的威士忌消费。


整体来看,威士忌已经退烧了,不像前两年那么发热发烧。整体市场没有前几年的那么泡沫化,所以现在出现了销量和价格的回落。”在牟磊的介绍中明确提到了“褪热”“泡沫化”的类似表述。


2015年到2023年,中国威士忌进口量从1.58万吨增长至3.26万吨,进口额从不到7.4亿元提升至超过41亿元,复合增速达24%。中国酒业协会威士忌委员会发布的《2023中国威士忌行业发展调研报告》称,2023年中国威士忌市场规模约55亿元,10年增长4.2倍。


但宏观叙事下的高增长,未必能与微观视角下的威士忌消费真实需求相匹配。过去数年时间里,在厂家与渠道的大力驱动下,进口威士忌在国内得到了大幅度增加,于2021年达到峰值,叠加宏观消费环境的变化与对外商贸环境变化等因素,让进口威士忌的消耗量远低于进口量。


与此同时,资本大鳄看到新中产带给威士忌的局部繁华以后,积极涌入国产威士忌赛道,仅2024年一年,中国境内(含中国台湾地区 2 家)威士忌生产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共 45 家,数量几乎翻倍,实际蒸馏产能为 4.5 万千升,同比增长 50%。这样的增速,显然不是在一个成熟的非刚需性消费品类中能够轻易见到的。


有观点认为,中国威士忌泡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构成:资本过度迅速地涌入导致产能扩张;消费场景受限使得需求始终落后于供给;威士忌的细分品类众多,但短时间涌入的新兴品牌在风格上没有做出差异,加之部分非理性投资的涌入让威士忌出现泡沫;外部环境与政策的种种不确定因素,让经销商信心不足。
需求下滑但贵在真实

在明确提到“去泡沫”的同时,牟磊还表示,“目前看主力消费价格带还是在下行,现在知名品牌的畅销产品集中在三百到四百元,不知名的品牌可能二三百元的产品卖的比较好。”


这一反馈也与《2023中国威士忌行业发展调研报告》呈现出类似的问题,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威士忌酒的市场均价为105元/升,同比下降7%,结束了2017-2020年的持续增长。尽管2024年威士忌酒消费的官方数据尚未发布,但头部大商已经给出了不太乐观的预判。



尽管国内威士忌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消费品类,但头部品牌的壁垒已经初步形成,国内销售前五的威士忌品牌均为国外企业,销售前三的威士忌品牌总份额占比接近50%。


牟磊告诉我们,“进口威士忌中,像麦卡伦、格兰菲迪这些头部品牌的销量和价格都相对稳定,虽然国内很多大厂在发力威士忌,但是整体来看,目前国产威士忌的影响力还是比较薄弱,至少目前来看,国产品牌要追赶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从消费趋势来看,以90后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是威士忌消费的主力人群,天猫店铺数据显示,对威士忌最感兴趣的年龄段是25-34岁区间,占国内威士忌总消费接近45%。


“年轻人消费都比较追求个性化,这也恰好是威士忌口味的一个特征,它不像酱酒有一个茅台作为标杆,有充分的空间来做差异化。市场其实也更需要差异化的威士忌风味。”
能看到威士忌上桌,这很重要

之所以会形成这个选题,主要还是因为知酒团队一位记者过年回家的时候,在家宴的饭桌上看到了威士忌的身影。如果说出现在年轻人的购物清单尚且属于理所当然,那么威士忌在传统中国年期间站上过年时候家宴的饭桌,这绝对是观一叶而知春的现象级事件。


它至少证明,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他们在家庭聚会这种消费场景下的话语权正在不断提升,而他们的消费选择,也早已跳出可乐椰汁杏仁露的范畴,他们找到了更自由、更微醺、更能代表年轻人的表达载体。



尽管大环境的低温是客观事实,但知酒君确实注意到年轻一代对威士忌的主动尝试并不少见,与其他的烈酒品类相比,威士忌的种类丰富,品饮方式更多变,这都是让它在年轻人中风靡的原因,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我们可以在市面上看到威士忌吧,却很难看到专卖其他某一种烈酒的酒吧。


“2020年左右我开始接触威士忌,当时是因为在家没什么事,就开始东喝西喝,我喜欢果脯风味的威士忌,通常会加冰直饮,基本上每年会有一万块钱左右的预算花在威士忌上,但未必能花完,想喝的时候就会喝。”前文中的那位朋友给我们讲述了他对威士忌的偏爱和结缘的经过。


尽管他告诉我们,是因为闲的没事开始东喝西喝,但是结合他一个文字类从业者的身份和日常喜好阅读的习惯,不排除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威廉·福克纳或詹姆斯·乔伊斯的影响,谁知道呢?因为文化对消费的影响本身就是潜移默化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