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图片均源自网络,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志远,你真的不后悔吗?"李玉兰颤抖着问道,雨水混合着泪水滑落她的脸庞。
王志远凝视着昔日的未婚妻,轻声说:"后悔什么?后悔你当初离开我,还是后悔我现在过得比你好?"
一阵沉默后,他转身跨上摩托车,"玉兰,有些事,错过就是错过了。"
01
1985年深秋,阴沉的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仿佛在为即将发生的事情奏响一曲悲伤的前奏。
王志远拖着疲惫的身躯,踏上了回乡的路。他的军装已经不再挺括,脸上的憔悴取代了曾经的意气风发。
谁能想到,就在半年前,他还是一名前途无量的士官,如今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肺部感染,不得不提前退伍。
村口,赵秀英焦急地张望着,终于看到了儿子的身影。
她快步迎了上去,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志远,你可回来了!"她伸手想要接过儿子的行李,却被王志远轻轻推开。
"娘,我没事,自己能拿。"王志远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家里都还好吧?玉兰呢?"
赵秀英的表情有些不自然:"都挺好的。玉兰她...最近在供销社上班,挺忙的。"
王志远点点头,没有多想。
他此刻只想好好休息,然后尽快恢复健康,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第二天一早,李玉兰来了。她穿着一身时髦的灰色呢子大衣,头发烫得漂亮,涂着淡淡的口红,哪还有半点村姑的模样。
王志远看得有些发愣,心里泛起一丝不安。
"志远,"李玉兰站在院子里,眼神有些闪躲,"听说你病了,所以提前退伍了?"
王志远强撑着笑容:"嗯,不过不要紧,养养就好了。等我身体好了,大力叔说可以介绍我去他修车铺帮忙。你看我这不是已经好多了嘛。"
"修车铺?"李玉兰皱了皱眉,语气里带着明显的嫌弃,"你以前不是说要当干部吗?说要在城里买房子的,怎么现在要去修车了?"
王志远愣了一下,心里一阵刺痛:"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总得先找个活干,慢慢来嘛。修车也是门手艺..."
"志远,"李玉兰打断了他的话,"我们分手吧。"
王志远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
"我说,我们分手吧。"李玉兰这次说得很清楚,"你现在这样,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我在供销社好不容易有了个铁饭碗,你让我跟着你去修车?再说你这身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全好。我爸妈一直反对我们的事,现在看来,他们说得对。"
王志远站在那里,感觉全身的血都凉了。
赵秀英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气得浑身发抖:"玉兰,你这是什么话!志远当初可是顶着你爹妈的反对,非要跟你定亲的!他还特意写信给你爹,保证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现在他就是病了,你就这样?"
"婶子,对不起。"李玉兰低着头,"但人总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我不能一直等下去了,更不能跟着他过苦日子。"说完,她转身就走,那决绝的背影让王志远心如刀绞。
接下来的日子,王志远整个人都失魂落魄的。
要不是王大力叔叔硬拉着他去修车铺,他可能真的就此沉沦。
王大力是个老实人,见王志远这样,也不多说什么,就手把手教他修车。
"志远啊,你小子在部队里就机灵,这修车也是门手艺,学好了准能发家。"
王大力一边教一边说,"你看现在大家生活越来越好了,自行车、拖拉机都多起来了,以后说不定家家都能开上汽车,到时候你这手艺不就值钱了?"
02
慢慢地,王志远发现自己还挺擅长修车的。从自行车到拖拉机,从简单的换零件到复杂的发动机维修,他都能应付自如。
村里人都说他手巧,活修得比王大力还好。很多人专门等他在铺子里才来修车。
1986年春天,镇上开了一家新的汽车修理厂,老板姓李,人称李老板。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志远帮他修好了一台别人都说修不好的解放牌卡车,李国强当即要他去厂里上班,工资比在王大力那里高一倍。
"志远,你的手艺配在我那小铺子里太屈才了。"王大力知道后,拍着王志远的肩膀说,"去吧,年轻人要有闯劲。你小子有这个天赋,我看好你!"
就这样,王志远去了镇上。李国强很器重他,没多久就让他当了技术组长。
那时候,王志远已经完全康复了,整天泡在修理厂里,倒也充实。虽然工资不算太高,但胜在稳定,每个月还能存下一些钱。
直到那天,一个穿着考究的男人开着一辆旧吉普来厂里...
他说是个销售员,因为单位换新车,这辆旧车想转手,但卖到市里嫌太远,问他们能不能帮忙找买家。
王志远正要说他们只修车不做买卖,突然灵光一闪。等那人走后,他赶紧找到李国强:"李哥,我有个想法..."
王志远的想法很简单——做二手车买卖的中介。
在镇上修车这段时间,他发现很多人都想买车,但嫌新车太贵,买二手车又怕被骗。
而他们修理厂正好可以帮忙鉴定车况,还能维修保养,这不就是个现成的商机吗?
李国强一听就心动了:"好小子,有想法!这事你去办,我给你支持。"
就这样,王志远开始在修车之余帮人介绍二手车。
因为懂行,修得好,说话也实在,慢慢就有了名气。不到半年,他就赚到了人生第一个"万元户"。
一年后,王志远在镇上开了自己的修车行,还专门开辟了二手车交易区。生意越做越大,不少县里的人都慕名而来。
1988年夏天,他买了一辆新的摩托车,又给家里盖了新房子。村里人都说他有出息,连那些以前看不起他的人,现在见了也得客客气气地叫声"志远老板"。
赵秀英看着儿子忙进忙出的样子,常常心疼地说:"志远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找个对象了。"
王志远笑着摇头:"娘,我这不是忙着呢嘛,再说了,现在这样挺好。"
这天,王志远骑着摩托车去县城进货。路过县城最大的集市时,突然下起了大雨。
他连忙把车停在路边的屋檐下避雨,没想到这一停,竟然碰到了李玉兰。
她还是那么漂亮,但少了当初的精气神,头发也没有再烫,穿着普通的碎花连衣裙,手里提着半袋大米。看到王志远的那一刻,她明显愣住了。
"志远......"她的声音有些发颤。
王志远点点头:"好久不见。"
"你......"李玉兰的目光在王志远身上打量,又看了看他的摩托车,欲言又止。集市上人来人往,雨水打在屋檐上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就这样尴尬地站着,谁也没说话。
03
这时,一个骑着破旧自行车的男人冒雨过来:"媳妇,拿到大米了吗?"
那男人浑身湿透,看起来有些狼狈。李玉兰赶紧把手里的大米递给他,轻声说:"建国,你都淋湿了。"
"志远?是王志远吗?"张建国突然认出了王志远,"你现在在镇上开修车行是不是?听说你还做二手车生意?"
王志远还没来得及回答,突然看见李玉兰的脸色变得煞白。她的嘴唇颤抖着,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是啊,"王志远平静地说,"做点小生意糊口而已。"
张建国兴奋地说:"哎呀,真是巧了。我们单位最近想换辆车,不知道你那儿有没有合适的?"
王志远笑了笑:"有是有,不过得看你们具体需求。要不改天你来我店里看看?"
"好啊好啊,"张建国连连点头,然后转向李玉兰,"媳妇,你看这不巧了吗?你不是一直说想换辆车吗?"
李玉兰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嗯,是啊,挺巧的。"
雨势渐小,王志远看了看表:"那个,我还有事,就先走了。改天见。"说完,他跨上摩托车,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看着王志远远去的背影,李玉兰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她想起了三年前那个雨天,自己决绝地转身离开时的场景。如今再看王志远意气风发的样子,她心里五味杂陈。
"玉兰,你怎么了?"张建国担心地问。
李玉兰回过神来,勉强笑了笑:"没事,就是有点冷。我们回去吧。"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玉兰总是心不在焉。她常常想起王志远,想起他们曾经的点点滴滴。有时候,她会偷偷去镇上,远远地看着王志远的修车行。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听着人们对他的称赞,她心里既骄傲又酸涩。
终于有一天,李玉兰鼓起勇气,独自来到了王志远的修车行。
王志远正在指导一个年轻学徒修理发动机,看到李玉兰时,微微愣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李玉兰深吸一口气:"志远,我们能谈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