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歌谣: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熬一宿。记忆深处,腊月二十九、三十也是民俗搭油锅的日子,这几天村巷子十里飘香,不管贫穷富有都会搭油锅,搭油锅,其实就是油炸各种吃食面食,例如炸虾片、炸麻叶、炸豆腐、炸丸子、炸大肉、炸带鱼等。
搭油锅往往在临近年关的日子,这个节点淘粮食磨面、扫屋、蒸年馍基本结束,父母辈都比较闲,虽然天寒地冻,风像刀子般刮着脸颊,但人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另外平日生活在不行,过年也要讲究,炸的太早害怕吃完了,正月没有东西待客。关中道过年待客,基本桌子上都会摆油炸的麻叶和虾片、馓子,当然还会有瓜子、花生、糖。
搭油锅首先是准备食材,食材包括食品材料和搭锅材禾,冬月许多家庭会拾掇材禾或煤球,前院堆的材越多来年发的财越多。食品材料主要包括一些食品原材料,比如带鱼、虾片、都服、面、粉面等。我父亲爱过年,每年过年会做许多正月待客的东西,总是不厌其烦,我和我姐总是拿一个虾片品尝,但父亲总是让我们多吃麻叶。
搭油锅炸麻叶最麻烦,它不像炸带鱼,只需要把粉面子和水搅匀,将带鱼在粉面子水里一涮,更不像炸肉丸子,大肉花和面揉在一起就行了。炸麻叶,炸出的麻叶要既黄又脆,才算成功了,端出来才体面。要炸出又黄又脆的麻叶,家乡人都有独家秘方,就是和面的时候,要倒上煮肉的汤和鸡蛋。面和好后,放一会醒一下,然后像手擀面一样擀开面,切成旗花面的形状,或者三角形或者菱形。别人家是男人劈材搭火,我们家是男人搭油锅,父亲提前准备了干硬柴,总是先把大肉一煮,用肉汤、鸡蛋和好面,让我母亲擀好,切成旗花面样子。豆腐切成片片,丸子滚好,带鱼切好放在粉面子水里,一切准备好。
父亲给锅里倒少半锅菜籽油,我们去把干硬柴用笼提到灶跟前,父亲点燃硬柴,干柴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火焰舔舐着锅底,发出呼呼的声响。不一会儿,锅里的油开始微微颤动,泛起细小的波纹,那是即将沸腾的前奏。先炸豆腐、带鱼、虾片、红薯,当第一片豆腐片放进锅里后,锅里散发出一股香味泛起波纹,哧拉一声 ,那是锅里豆腐吸油的声音,和锅底硬柴的噼里啪啦声音,形成了交响音乐,我总是围着锅灶看,像馋猫一样等待着虾片和麻叶,虾片因为是买的生的过油后才能吃,炸麻叶就不一样了纯面做的,所以每次都会等到最后炸麻叶才会回房子看电视,炸好的父亲用铁笊篱撘到铺好塑料袋的竹塞子里,油炸豆腐和丸子可以烩菜,还可以切小和豆芽调凉菜。
当第一锅美食出锅时,整个村子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金黄的虾片、树叶黄的麻叶和豆腐片、精致的丸子、软糯的红薯,被盛放在大塞子里,热气腾腾。父亲舀一碗麻叶分给我们,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烫得直呼气,却又舍不得放下。今年父母在西安过年也搭油锅了,只炸了豆腐、带鱼、虾片,虾片是我儿子的美食,麻叶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炸,但同村在西安的阿姨给我送了一袋,让我过了口引,但没那种酥脆的口感、浓郁的香味,也许是油品也许是炸法没有了,可我还是像麻雀刁柴一样,一天拿一点吃吃完了,油炸麻叶成为了我童年最美的味觉记忆。
搭油锅,不仅是为了制作美食,更有新年的一种气氛。在这个过程中,有炸的好的自然高兴,有炸的失败焦了的。大人们过年串门子时互相品尝交流制作方法,同时也交楼过去一年的琐事,分享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孩子们则在一旁嬉笑玩耍,传递着纯真的快乐。
现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超市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食,农村也不让烧柴烧煤球搭锅了。但每到过年,我总会想起小时候搭油锅的场景。那口冒着热气的大锅,那诱人的香气,那一张张喜悦的脸,都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民俗宝藏。它承载着过去的岁月,连接着家乡的记忆,让我在繁华的都市中,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来自乡村的质朴与温暖 。
作者简介:王磊,渭南临渭人,渭南市作协会员。热爱文学爱好阅读,作品散见于各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