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前线爆发大规模战术撤退。乌克兰武装部队第62机械化旅、第95空降突击旅及第80空突旅主力开始从库尔斯克州西北部后撤。撤军沿苏杰-科列诺沃-利戈夫轴线展开,该路线被认为是目前仅存的相对安全通道。

约2,300名乌军人员连同47辆主战坦克、63辆装甲运兵车、22门自行火炮和数十辆后勤车辆撤离。撤退在俄军炮火下进行,多处补给线遭到破坏。

乌军第117领土防御旅放弃格鲁什拉区域防御工事,该阵地曾被称为"库尔斯克钢铁屏障"。现场侦察显示,通信设备、无人机控制站及战术医疗装备等轻型装备被遗弃。

乌军指挥体系出现断裂,前沿与后方通信频率锐减,协同能力下降。第33特种旅被迫绕道格林诺夫卡区域,暴露在俄军第76近卫空降师火力下。

撤军并非全面,次要方向有组织撤离,关键点位仍有乌军死守。斯沃博达-苏杰什公路沿线的乌军仍在抵抗,掩护主力撤退。

乌军撤退体现出资源保全意图。高价值装备优先撤离,包括美制M1A1"艾布拉姆斯"、英制"挑战者2"和德制"豹2A6"坦克。这表明乌方正在重新配置战略资产,而非简单放弃阵地。

俄罗斯国防部已确认,第20近卫摩托化步兵师、第76近卫空降突击师主力及第3近卫坦克师向库尔斯克州边境集结,涉及约28,500名官兵、417辆坦克和近900门火炮。

战略部署呈现包围态势。北方,第1坦克集团军在苏杰河沿岸构建纵深15公里的防御带;东线,第6集团军收紧对格林诺夫卡-科列诺沃走廊的控制;西线,第20摩托化步兵师完成战斗部署,形成三面钳形。

俄军兵力配置具有"口袋战"特征。第76近卫空降师作为战略预备队,部署在乌军可能撤退的路线上,配备反装甲武器和电子战装备,针对撤退中的机械化部队。

俄军在科连诺沃以东30公里处建立多层次火力封锁区,包括"龙卷风-G"、"圆点-U"和"针-S1"系统,覆盖乌军可能的撤退通道。

俄军启动"红色风暴"联合行动预案,旨在乌军撤退中实施"分割-围歼"战术。第42摩托化步兵师与第90坦克师在库尔斯克东南方向机动,切断乌军与其后方联系。

俄军工程部队在关键节点修建反坦克壕沟和地雷阵,证实歼灭战意图。一旦乌军进入米哈伊洛夫卡-德米特里耶夫区域,俄军可能实施包围。

若歼灭战启动,乌军将面临自2022年以来最严峻危机。俄军战略调整体现"歼灭战"思维,而非领土争夺,将对东欧战局产生影响。

乌军库尔斯克攻势暴露不足。情报获取能力缺陷突出:低估俄军预备队规模,误判第20近卫集团军部署位置。

截至2月中旬,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损失36,010人,包括4,570名军官。装备损失惨重:267辆坦克、518辆装甲车辆、412门火炮、78套防空系统和41架飞机。反映出乌军的后勤压力与装备劣势。

乌军战术协同能力下滑。第95空降突击旅与第80空突旅协同频率下降,指挥系统面临压力。指令传达效率降低,延迟时间延长。

若歼灭战成功,将造成乌克兰武装力量的结构性损失。库尔斯克方向的乌军部队中,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和北约训练的精锐部队占67%,其损失难以弥补。

俄方胜利可能转化为外交筹码。乌军遭受损失,西方可能重新评估对乌克兰的支持策略。部分欧洲国家强调"可持续支持"。

乌克兰国防部可能集中资源保卫关键城市和基础设施,而非进攻,转变为阵地战,有利于俄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