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蒋介石麾下的军事体系中,有五大王牌主力,而整编 74 师位居首位,堪称王牌中的王牌,蒋介石的御林军。这支部队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 74 军,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浴血奋战,锤炼成一支令日军胆寒的劲旅。74 军能铸就如此辉煌,其核心人物王耀武功不可没。
王耀武,1904 年出生于山东泰安上王庄的一个普通农家。幼年时,他也曾享受过家庭的温暖,父亲和长兄虽为普通农民,但勤劳朴实,一家人虽不富裕,却也其乐融融。然而,命运的重击接踵而至,父亲和长兄在短短几年间相继因病离世,生活的重担瞬间压在了王耀武和母亲柔弱的肩头。为了维持生计,母亲常常日夜操劳,编织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拿到集市上去卖,而年幼的王耀武也会帮着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是去田里帮忙劳作。
尽管家境贫寒,但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省吃俭用送王耀武去私塾读书。在私塾的十年时光里,王耀武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勤奋和聪慧。他每日天未亮便起床诵读经典,放学后也总是留在私塾独自研习功课。然而,生活的窘迫最终还是让他不得不中断学业。19 岁那年,王耀武告别了私塾,成为那个时代的 “失学青年”。为了谋求生路,他背井离乡,辗转来到天津,在一家烟草厂当起了小工。烟草厂的工作环境恶劣,机器轰鸣,粉尘弥漫,王耀武每天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劳作十几个小时,赚取微薄的薪水。但他从未抱怨,始终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
后来,经同乡介绍,王耀武来到上海,在马鞍山糖果公司站柜台。上海的繁华与喧嚣并未让他迷失,反而让他更加渴望出人头地。在糖果公司工作期间,他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还锻炼了自己的商业头脑和应变能力。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官场和军界的纵横捭阖奠定了基础。
1924 年,一个改变王耀武命运的消息传来 —— 黄埔军校在广州招生。王耀武意识到,这是他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他毅然辞去工作,踏上了前往广州的征程。在黄埔军校,王耀武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无论是战术理论、武器操作还是体能训练,他都力求做到最好。他的刻苦和努力得到了教官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很快便在军校中崭露头角。
尚未毕业,王耀武便赶上了讨伐粤系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初次踏上战场,他内心虽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在战斗中,他冲锋在前,不畏生死,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精神。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他毫不退缩,带领战友们一次次突破敌人的防线。这场战斗,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他坚定了在军界闯出一番天地的决心。
北伐战争期间,王耀武所在的部队一路北上,与 “东南王” 孙传芳和 “混世魔王” 张宗昌的部队展开激战。此时,日军唯恐背后有英美大国支持的蒋介石势力壮大,连忙出兵阻截。蒋介石当时还处于未开始全面抗日的阶段,一见日军参战,生怕和日本人起了正面冲突,一味下令不抵抗。蒋介石的妥协退让导致了著名的济南惨案,一万余名中国百姓、甚至是政府工作人员惨遭屠戮。北伐军纷纷奉蒋介石之命后撤,而官卑职小的王耀武却故意配合李延年团固守济南城。在城墙上,王耀武看着同胞们惨遭杀害,心中充满了悲愤和不甘。他带领士兵们顽强抵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房屋都成为了他们坚守的阵地。这场战斗,虽最终未能改变济南被日军占领的结局,但王耀武的英勇表现却让他在军中声名鹊起,也让人们看到了他在民族大义面前的坚定立场。
七七事变后,中日矛盾全面爆发,王耀武已升任五十一师师长。他深知国家危在旦夕,立即挥军南下,从陕西赶赴上海,参与了著名的淞沪会战。淞沪战场上,日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海空优势,对中国军队发起了疯狂的进攻。王耀武的五十一师在罗店一带布防,这里成为了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罗店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日军的炮火和坦克可以长驱直入。但王耀武毫不畏惧,他亲自勘察地形,精心部署防线。他组织士兵们挖掘战壕,构筑工事,将有限的兵力分散布置,形成交叉火力网。
战斗打响后,日军的飞机、大炮对五十一师的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一时间,阵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许多士兵在炮火中牺牲,但王耀武始终坚守在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抵抗。他手持望远镜,密切观察着日军的动向,及时调整战术。当日军发起冲锋时,他一声令下,士兵们从战壕中跃出,与日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王耀武也亲自拿起武器,与士兵们并肩作战,他的身影在战场上穿梭,激励着每一位士兵的士气。在这场持续数月的战斗中,五十一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他们成功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粉碎了日军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狂妄计划。
1937 年 9 月 1 日,王耀武的 51 师与俞济时的 58 师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74 军,一支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铁军正式诞生。在后续的抗战岁月里,七十四军南征北战,经历了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湘西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凭借着卓越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打出了赫赫威名,成为了抗战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1938 年,万家岭战役爆发。日军凭借张古山的险要地势,构筑了坚固的防线,妄图阻挡国军的进攻。国军多次进攻均遭失败,军长俞济时下令王耀武两天内攻下张古山。王耀武深知任务艰巨,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他亲自带领侦察兵,冒着敌人的炮火,对张古山进行了详细的侦察。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日军虽占据有利地形,但对悬崖峭壁处防守薄弱。于是,他制定了奇袭策略,挑选了一支由敢死队员组成的突击队,趁夜攀上悬崖峭壁。
深夜,突击队在黑暗中艰难攀爬,他们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避开敌人的巡逻队。王耀武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手心满是汗水,但眼神却无比坚定。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突击队终于成功登上山顶。他们突然向日军发起攻击,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王耀武挥舞着手枪,带领队员们与日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喊杀声、枪炮声在山谷中回荡,经过一夜激战,王耀武成功夺回张古山,全歼日军三千余人。此役,七十四军一战成名,王耀武也凭借出色的指挥,升任七十四军副军长,不久后成为军长,全面掌控这支精锐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