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提升儿童福利工作精细化水平,近日,程家桥街道正式发布《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的出台,不仅是程家桥街道深化儿童福利工作的创新举措,同时也是全市首个针对流动儿童家庭监护能力的系统性评估标准。
在程家桥街道,流动儿童小明(化名)和父母一起从外地来到上海,父母离异之后,小明随母亲生活。母亲在外工作繁忙,疏于对小明的照护,小明日渐沉迷游戏,出现厌学情绪,身体和心理都面临问题。如何让小明这样的孩子得到精准而有效的识别与帮扶?程家桥街道发布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精准化评估,为小明带来更具针对性的帮扶资源和措施。
据悉,该体系从健康状况、学业表现、社会适应能力、监护人状况、经济状况、居住条件、教育支持、心理健康管理、社会支持网络等多个领域进行评估。每个领域都有具体的评估标准和量化指标,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评估体系采用三级指标体系,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评估指标层层细化,做到全面覆盖。每个一级指标下都设有多个二级指标,再通过更细致的三级指标量化,全面考量家庭的监护能力。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如儿童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家庭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心理与情感支持、社会支持等;18个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评估维度,如儿童健康状况、监护人状况、心理健康管理等;50个三级指标,提供具体的量化标准,如儿童健康档案是否完整、监护人监护知识掌握情况、亲子沟通的有效性等。
街道通过这一评估体系,不仅能够对流动儿童家庭监护能力进行科学评估,还能为流动儿童提供个性化帮扶。在小明的案例中,通过“监护能力评估”,识别出该家庭在“监护人状况”“网游成瘾”“亲子关系”“社区融入”等4项二级指标中面临风险,并从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方面介入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扶。根据评估结果,街道将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物质帮扶、心理辅导、教育资源支持。特别是对于监护能力较弱的家庭,相关部门将启动多方合作的干预机制,确保流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程家桥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工作人员表示:“流动儿童的成长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支持。通过推出这套评估体系,我们不仅能够精准识别家庭的监护问题,还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为精准的关爱措施。同时,我们也将根据实际应用的反馈,动态调整和优化评估体系,确保其持续发挥作用。”未来,程家桥街道将不断推广这一评估体系,结合“学校—社区—社工—社会资源”联动机制,推动多部门协作,为流动儿童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
图片来源于程家桥街道
撰稿:谭奕茂
编辑:竺嘉茹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