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改编自真实案例,取材于2009年公安部公布的真实案例;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大多为化名。
2009年2月22日晚8点,福建安溪县交警大队湖头中队民警肖清礼和同事开车在公路上巡逻。
这时,一辆车牌号被蒙住的面包车冲过他们的身边,接着两辆车同样蒙着车牌,飞驰而过。
肖清礼见状,这几辆车也太嚣张了,明明看到前面有警车,还这么不管不顾,我行我素,又遮挡住号牌,其中必有古怪,连忙叫同事开车快速跟上去,决定进行拦截盘查。
听到后面传来警车的响声,三辆面包车有些乱了阵脚,在前面的一个路口,选择了迅速分头逃窜。
肖清礼和同事当机立断,只好紧紧盯住其中一辆面包车,二十分钟后终于加速超车,拦停了那辆面包车,喊话让车内所有人立即下车接受检查。
突然,那辆面包车的车门打开,一下子快速下来四个人,竟然开始疯狂朝不同方向逃窜,其中一个女人手中还抱着一个婴儿。
肖清礼让同事去追那个抱婴儿的女人,自己迅速冲上面包车,控制住了面包车司机,随后向总部报告了相关情况。
据司机交代,他叫李地基,是安溪本地人,面包车是他平时用来拉客载货用的黑车,是乘客让他开得快一点的,再问其他,嘴还挺严实,不爱吭声。
肖清礼厉声质问:面包车为什么要遮住车牌号?你车上的人为什么看到我们后,就要停车四下逃跑?还有,你车上怎么有这么多婴儿衣物或其他物品。
李地基半天答不上话,然后支支吾吾说不知道,随即一直沉默不语,故意装傻充愣,来了个一问三不知。
很快,刑侦民警们赶到现场,收缴了李地基身上的三部手机,并将他和那名怀抱婴儿的女人带回了局里。
警方迅速联系了李地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确认了他的真实身份,并从他的手机里获取了几条可疑信息,比如:“货到了吗?”再就是发现他的联系人遍布全国各地,四川凉山、广西百色、云南文山等地区都有客户。
搞刑侦的警察的手段,不是一般嫌疑人扛得住的,不一会,李地基面对越来越多的证据,知道到最后无从抵赖,只好交代了2007年以来他靠拐卖婴幼儿谋利的犯罪事实。
几年前的李地基,确实是一名普通的黑车司机,经常往返于安溪县城的几个汽车站,靠搭载客人赚钱过活。
有一天,李地基跟一位乘客聊天,获知拐卖儿童的赚钱方式来钱很快,一下子就能到手几万块,想到自己起早贪黑多年,除了换回浑身的骨头疼,一年下来也没有攒下几个钱,心态失衡,此后就产生了从事这门“生意”的邪恶念头。
也属李地基胆子大运气好,两年下来,他已经成为了整个贩婴团伙的核心人物,指挥成员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与外省人贩子接头,有的负责去寻找买家促成交易,有的专门为团伙成员提供食宿和交通……
李地基团伙在两年间一共拐卖交易了46名儿童,他的“事业”能够“做大做强”,离不开当地“客户”们的大力支持。一般情况下,那些婴儿买家主要居住在安溪和永春农村一带,他们“养儿防老”的封建思想比较严重,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潜在客户众多,只要劝说几次,基本上都会被说服。有的甚至是听说亲友有人买过孩子,“价格公道”,便主动打听到李地基的团伙。
每个孩子的价格一般都在3万元到4万元人民币之间,李地基要从每一次交易中抽取5000元以上,剩下的按照分工不同,贡献不等,由参与的同伙全部瓜分。
除了当地旺盛的需求,李地基事业的“成功”还离不开一位“得力助手”,她就是陈莲香,她负责从外地贫困山区寻找并诱拐儿童。
陈莲香的长相乍看上去还挺慈眉善目的,这也为她接近受害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在把受害儿童哄骗到手后,便露出了狰狞的嘴脸,孩子稍有闹腾,上去就是一个大嘴巴子。有一次在拐卖孩子的过程中,孩子苦恼不已,她的同伙怕事情败露,一狠心就把孩子扔进了河里,可见其心狠手辣。
陈莲香在落网后,有记者采访她:你也是个有孩子的女人,难道不知道失去孩子的妈妈的痛苦吗?
陈莲香却轻笑了一声:“没关系啊,她们还年轻,还可以再生嘛!”
2009年4月,福建省公安部门将这起特大拐卖儿童案列为督办案件,在强大的压力下,李地基团伙被一网打尽,根据李地基本人的供述,公安部门先后在安溪县境内解救出31名男婴,然后给孩子们抽取血样,全部录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帮助孩子们找到亲生父母。
紧接着,警方开始抓捕那些跟李地基一个链条的人贩子,发现他们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这些人大多没有学历,不懂法律,有些在事发后还振振有词,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孤儿”,帮助没有孩子的家庭,做行善积德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