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包拯断案如神的故事妇孺皆知,甚至还有传说说包拯明察秋毫到了连地府都欣赏他,让他不仅白天在阳间断案,晚上魂魄还要到阴间去当阎王断案。
相传当年有个农民泪流满面地向包拯报案说自家的耕牛被人割了舌头,但是却不知道是谁干的,因此只能手足无措地来请求包大人帮忙查案。
牛没了舌头也就活不了多久了,包拯知道这就意味着农民将会失去家中最重要的劳动力,无异于天塌了,因此非常重视这件事。
然而这起案件却毫无线索查起,不过这可难不住包拯,他竟然让农夫回去杀了牛卖肉,结果还真的通过这样抓住了凶手,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一、牛舌被割
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包拯最开始也是从县官做起的,宋仁宗景祐年间的时候,包拯就在安徽的天长县担任知县父母官。
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在包拯眼中,直接和百姓有接触的县官反而更重要,因为这个官职是能够亲眼看见百姓有什么困难、什么纠纷的,从而为百姓做实事。
其实那种高高在上对老百姓耍官威的知县才是比较多的,因此包拯上任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百姓们都以为包拯也是这样的官,根本不敢求他帮忙。
但是后来随着包拯将一桩桩案件办得漂亮至极,还对百姓态度和蔼,因此人们也逐渐消除了心中的成见,开始依赖包拯了。
虽然说不至于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拿来麻烦县老爷,但是有不少看上去小其实事关重要的案件,包拯都会非常重视。
比如这一天,当包拯坐在堂上翻阅案卷的时候,衙役突然通报说有个农夫递上来诉状说自家耕牛的舌头被人割了,问包拯这种小事也要管么?
然而包拯的面色却瞬间严肃了起来,因为这案件看起来只是鸡零狗碎的日常琐事,但对农夫来说绝对是个事关生计的大事。
古时候农民种地最重要的劳动力就是耕牛,要是没有牛的话,那么多地只靠自己耕种得累死,甚至国家都有法律规定不允许随意宰杀耕牛。
果不其然,包拯见到这农民之后,只见一个被晒得黝黑的中年人却哭得那么无助,费了好大劲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包拯讲清楚。
原来这天农夫就像往常一样清早起来之后准备牵着牛下地干活,结果到进了牛棚之后就看见牛的嘴上脖子上全都是血,没精打采地趴在地上。
农夫吓得赶紧检查牛出了什么问题,于是就发现了自家耕牛的整个舌头都不翼而飞,牛几乎是流了一晚上的血,因为失血过多才这么虚弱。
眼看着牛活不了多久了,农夫又生气又悲愤,但是又想不出来到底是谁会干这种毁人生计的缺德事,于是只能来求包大人帮自己主持公道。
二、杀牛卖肉
了解了详情之后,包拯心中就有了犯人的简单画像,这人手段如此阴狠,显然应该是和农夫有仇的,并且应该也对农夫家中情况比较了解。
随后他就派出了衙役前往农夫家勘察现场搜寻线索,结果不出包拯所料,犯人对农夫家实在是太熟悉了,手脚相当干净利落,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但是这也难不倒包拯,他对绝望的农夫说道:“既然这牛也活不长了,那你就先回去将它宰杀了,但不要跟任何人说为什么宰杀,然后上闹市去卖牛肉,人越多越好。”
农夫哪敢啊,要知道当时的法律对擅自宰杀耕牛的量刑不比杀人轻,于是他哭丧着脸对包拯说:“老爷,小人哪敢干这犯法的事儿啊!”
包拯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你莫要害怕,这既然是本官的主意,你还怕本官为此抓了你么?”
包拯的口碑一向绝佳,从来没干过出尔反尔的事,于是农夫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决定按照包大人的指示办,回去之后就叫来了同村朋友帮忙一起杀牛。
同村人都还不知道他家的牛被割了舌头,以为他疯了,但看农夫的行动却没有丝毫犹豫,很快就手脚利落地结束了牛的性命,开始割肉。
肉分好了之后,农夫就叫上了儿子一起推着板车上集市上卖肉了,人们见到有卖牛肉的纷纷一拥而上,很快就将牛肉卖完了。
为什么集市上没人质疑农夫杀牛犯法呢?因为虽然当时法律规定不许杀牛,但不许杀的只是正常健康的牛,像那些没法耕地的病牛、残疾牛,经过官府勘定之后是可以宰杀售卖的。
所以集市上偶尔还是能看见有人卖牛肉的,虽然不多见,但也不稀奇,人们心里自然都像往常一样认为农夫是有官府允许的。
与此同时,包拯也写好了一张禁止擅自宰杀牛,举报者有赏的布告,让衙役去张贴在了集市入口处。
这件事官府每年都会在耕种时节强调好几遍,人们早都熟悉得连看都不带看了,然而人群中却有一个人看了这张布告之后眼睛一转,随后不声不响地转身向官府走去。
没过多久,就有衙役来跟包拯通报说有个叫李安的农夫求见,说他要举报邻居违法擅自杀牛,包拯听后会心一笑,知道大鱼已经自投罗网了。
于是他就派人去农夫家把苦主叫过来,随后让农夫在堂上旁听,将这叫李安的报案人宣上了堂,听听他要如何颠倒黑白。
三、真相大白
被带上来之后,李安看到坐在一旁的邻居之后愣住了,他的表情有一瞬间的扭曲,不过很快就调整恢复了正常,但是这一瞬间却被包拯捕捉住了。
只见李安给包拯磕了个头,指着农夫大声说道:“老爷明察,小人亲眼看见此人在村中宰杀健康的耕牛,同村很多人都能作证!”
包拯听了之后却摇了摇头说:“非也非也,他杀牛之前已与本官报备,那牛重疾难愈,活不了了才允许他宰杀的。”
听包拯这么说是根本没有追究农夫的意思,李安急了,眼睛一转继续说道:“包大人别被他骗了!那牛不是病了,是他故意把牛舌头给割了害牛的!”
听他这么冤枉自己,农夫气得指着李安骂道:“李安,你不要血口喷人!我指着自家的牛种地呢,把牛害死了对我自己有什么好处!”
包拯点点头,但他开口问出的问题却拐了个方向:“这牛确实不是病牛,但除了县衙人员和苦主以外没人知道它是舌头被割了,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李安瞬间汗流浃背,整个人就像被泼了盆冰水一样僵住了,回想了一下,邻居回村杀牛的时候确实啥也不说,村里人都对他犯法杀牛非常莫名其妙。
这也就是说,他刚才说的让包拯找同村人作证就是给自己挖了个坑,到时候一问大家都不知道这事,只有自己知道,那岂不就是承认自己是凶手了?
李安“我我我”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如何狡辩,最终脸色惨白地瘫软到地上,嗫嚅着认了罪:“大人,小人一时糊涂,求大人原谅啊……”
包拯毫不理会他的求情,铁面无私地叫来了衙役,让他们将李安押进了监狱中等待之后的审讯。
随后他转向满脸不可置信的农夫,问道:“你可知道李安为何要害你?”毕竟虽然真相水落石出,但是查清楚动机也是很重要的。
农夫想了半天才一拍脑袋:“包大人,小人跟他没什么大过节,但这李安手脚不大干净,有次偷人家种的菜被我喝跑了,可能是因为这个记恨上了小人?”
结语
后来经过审问之后,李安的供词证实了农夫的猜想,于是包拯公事公办地对李安进行了判处,乡亲们得知了这个奇案之后不禁对包拯的钦佩程度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