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沙苑人很少说立春,嘴里常念叨的是打春。在沙苑人的眼里,打春并不是惹人爱的,甚至说是讨人嫌,因为打春是伴随着一个多月的刮风,沙尘弥漫……

“五九”的最后一天,西邻家爱占卜的“神婆子”一边捏着手指头掐算,一边嘴里咕哝着模糊不清的话:“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头……”大门口土堆上端着米饭碗晒暖暖的人,还没听明白说啥时,“神婆子”突然长啸一声:“今年春打五九尾。”紧跟着“神婆子”话音,民国时期当过保长的“二爷”会说:“旧社会打春,是要牵着牛到空地里犁上一圈地的,可着劲儿地用鞭杆打牛的后半截,鞭杆一定要甩得干脆响亮,把这个冬天赶走,叫醒沉睡了一冬的虫虫、鸟鸟,叫不醒的树木花草,沙窝里的黄毛风会把他们摇醒,整整的摇上四十天,看他们还能睡得着……”巷里晒暖暖的人笑骂:“就你两个,成天半夜睡不着,鸡还没叫眼窝就咕噜咕噜地睁开了。打春咧,虫虫、鸟鸟不醒来,你两个去叫么,不要叫沙坡窝里再刮黄风飞黄沙咧……”

记忆中,打春是在老家拜家村巷里老年人的笑骂声中来的。



还留着半截白花花辫子、老得几乎走不动的满清老庠生说:“立春打牛,农事抬头。打春可不是胡球乱打,牛是咱庄稼人的帮手和伴当,不敢乱打牛。三千年前,人家句芒都知道耕牛是帮手不能虐待,让人用黄河边的胶泥捏成泥牛替代耕牛,用鞭杆抽打泥牛,享了一冬福的耕牛听到甩鞭子的响声,就会起身耕地忙活。”迫不及待的愣头青“民”他“达”(父亲)呛声问:“伯,句芒是谁?阳村的还是拜家的?”

老庠生没好气地说:“你和你老子一样瓜,啥都不懂,还爱插话。”旁边的人笑着搭腔:“老伯,句芒你也不认识,不知道是啥地方的人……”老庠生不紧不慢地说:“句芒他‘达’叫少皞,少皞是东夷族的首领,这些人最早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一带,后来逛荡到现在的河南东部、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河北南部,从游牧改为农耕,让句芒管理耕作的农事,句芒通过烧草灰确定春天的到来,用鞭打泥牛督促春耕,后来句芒被尊为掌管草木生长和督作农耕的神仙。”

巷里的老人小孩听老庠生讲打春耳朵都听出了茧子,“周朝时,打春时做的泥牛,跟真的耕牛一样大小,栩栩如生;汉朝时官家的府门外要放一个泥牛,祈愿吉兆;唐朝时打春牛最为盛行,泥牛被打碎后人人抢散落的土块儿,放置于田间地头或者牛圈讨吉利;清朝时皇上亲自参加打春仪式,泥牛换成了用竹篾子和藤条扎成骨架形状的彩纸牛,彩牛的肚子里要放入五谷、小牛犊,还要扎制‘芒神’(即句芒)灯笼或者偶像,这时候的彩纸牛最为讲究,牛身的五彩纸代表五方之色,牛的身高四尺象征春夏秋冬,牛的身长八尺寓意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牛尾巴一尺二寸代表十二个月。

打春的时候,庄稼汉绕着彩纸牛顺着转三圈,用鞭杆象征性的敲打一下彩纸牛,然后抢着吃彩纸牛肚子里的五谷和供果,祈愿五谷丰登,吉年丰收。”每说完这些,老庠生都会感叹:“皇上没了,这些现在也都没了,‘破四旧’都破完了。”



关于打春时为什么要打泥牛,老庠生说:“打泥牛取意打耕牛,就是让农人赶紧春种,不要错过了节令。古人把打泥牛叫作‘九华立春祭’,是一种古老的农耕祭祀仪式,装扮成放牛娃的祭祀人,用柳树的软枝条一边挥舞,一边唱‘一鞭春牛,一元复始;二鞭春牛,两眼祥瑞;三鞭春牛,三羊开泰;四鞭春牛,四季康泰;五鞭春牛,五谷丰登;六鞭春牛,六时吉祥;七鞭春牛,七星高照;八鞭春牛,八方来财;九鞭春牛,九九归一’。”这些祭祀的古歌,只有老庠生知道唱词和腔调,巷里没有人会唱。

立春只有半个月时间,到雨水节气就结束了,冰雪消融,天气回暖,毛毛细雨,如丝如锦,鸿雁北归,草木萌动,枝条上的骨朵儿如同刚满月的哞娃儿,露出了怯怯的影儿。

对于沙苑人,此时还在经历着终生难以忘怀的打春风,村子的四面八方,风携着沙,沙裹着风,铺天盖地,一切笼在望不到边的风沙里;无论是田野里的杏树、梨树、桃树、李子树、枣树,还是路边高大的白杨树、虬枝的老槐树、婀娜的柳树,院子里的石榴树、梧桐树,都在风沙里伸展着僵硬了一冬的胳膊腿儿,甚至是冰封了的神经……



打春的日子,要晚于立春,通常在立春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打春要到惊蛰才结束,树木萌发,花草次第崩出了小花,果树的花儿也按捺不住地萌动,大地已变得绿意盎然。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虫虫儿、鸟鸟儿,都苏醒了,这一天周边的几个村子讲究要吃梨,寄寓远离可能带来疾病肉眼看不见的虫虫儿……

草木发芽、果树开花前的沙苑,要刮四十天的“打春”风,是用春风摇醒沉睡的自然界。沙苑的打春,既是民俗文化的碎片,也是驱赶走寒冷,迎来盎然春意,更是对耕作春播的提醒与督促。一年之计在于春,沙苑地区的打春,表面看敲打的是牛、刮的是风,其实质是用“敲打牛的声音”警示人:珍惜春天,抢占先机,在春天播种下希望,为未来埋下寄托。

作者简介:拜啸霖,现就职于某航天研究所,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具有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颁发的IPMP C级(高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编号CN2003C1008)。曾受聘于某管理咨询机构高级管理咨询顾问、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外部导师。业余致力于蒙元历史研究,自由创作者,有百余万字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陕西日报》《文学陕军》《南粤作家》《金秋》《百花》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