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长要我来汇报一下,中印边境部分地区自卫反击战的一些经过。我今天汇报的东西,没有什么理论,也有没什么系统,就按照我们做的先后经过给大家讲。一方面我本身没有什么理论,讲不好,同时,学院在座的各位同志各方面都是很高明的,我就讲讲经过,请同志们分析就可以了,你们认为哪些地方对的就对,那些不对就不对,有错误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
我们部队是在印度军队向我逼得很紧的时候开进的。因为它原来占了我们很多地方,在麦克马洪线占了9万多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浙江省那么大;同时在西面向我们提出了33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在东线,从克节朗到察隅,又占领了我们好多地方,新设了43个据点。我们去的时候,他们正向察隅开进。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很疯狂。我们抓到的俘虏,问他:"你们打算怎么样?”他们说:“准备进到察隅,攻占你们然乌。”他们这样疯狂,很骄傲的样子。他们没有想到我们在去年这种情况下反击他,他认为我们不敢呀!一方面在国际上看到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我们作对;另一方面看到我们国内情况比较困难。他们很疯狂,向我们逼近。我们部队在这种情况下,奉了总参的命令出发了。
第一部分 地形情况,敌情,战前部队情绪,人民之前的情况
1、地形情况(略)
2、敌情( 略)
3、战前部队情绪
下面介绍我们部队的情况。我们部队从朝鲜回来就到了四川,我们1958年回国,1959年达赖叛乱,我们就入藏平叛去。直到1961年12月才回到四川,这就搞了整整3年。1962年我们部队的任务是什么呢?当时上级给我们的任务是生产。要自给菜呀、猪肉呀、油呀,要自给一半,任务很重。四川生产和北方不一样,地少,要生产就得开荒,分了几十个点,一个团、一个营、一个连都有一片荒地。东一点,西一点。部队分散生产,当时满脑子想搞个丰收,完成生产任务,搞几百万斤粮食。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对战备来讲,准备就不足。
我们部队不是个满员师,也不是一个值班师。130师是执行生产任务。东南沿海紧张时讲了一下战备,野营了一个礼拜,中印边界教育进行了的。印度打到什么地方了,我们要准备打仗。领导这么讲了,但部队他不相信。他这样想:“我们从西藏才回来,现在才几个月嘛,如果是东南沿海,怎么用得上我们呢?有的是部队,不会让我们去的。到西藏吧,我们才从西藏回来,要去嘛,也会让別的部队去呀,哪有这么倒霉,又让我们去?”(大笑)他不相信,下面干部不相信,兵也是这样。所以去作战的思想准备不足。
总参谋部命令来了,就是要这个部队参加中印边界作战。任务来得很急,问我们什么时候走。我就打电话、发电报嘛,派人到山上去找部队,几十个点就这么叫吧。当时来不及动员了,回去干什么呢?准备打仗;到哪里呢?到中印边境,就这样喊。有的干部和战士还不相信,以为是紧急集合,动作很快,跑了半天了,几十里路了,他说:行了,别走啦。回到营房一看才相信了。为什么呢?因为命令一来,汽车部队就来了,汽车从山沟里出来了嘛。一看汽车来的同时还带来很多东西,因为到中印边境作战要换装。我们在四川,穿的棉衣是薄的。到了西藏去得厚棉衣、皮大衣、皮帽、皮手套,还有40火箭筒、手榴弹,这么一看才相信了。(笑声)
真要打仗了。干部当时很着急,接到命令,军区、军、地方的党政军民也都跟着来了,帮助部队搞动员,说你们要到中印边境去打仗,要扬国威、震军威呀,为国争光呀!这样说。当然啦,当时就是要鼓气。军区文工团也来了(笑声),平时来大家欢迎,现在不行,太紧啦,干部忙得不得了。首长来了讲话,他也要跟着去呀,地方来了也要去,文工团来了演戏,你不看也得去呀!很多事情处理来不及,产生干部的急躁情绪。新兵发了一大堆东西,不知道怎样捆,他不会呀!怎么捆呢,这么多东西怎么办呢?没有办法。平时在四川就一床薄被,一捆就行了,现在增加了这么一大捆,新兵没有办法,干部着急,不会做准备工作。上面来的人很多,干部就产生了急躁情绪,部队里显得忙乱,汽车来回人又走,真是又忙又乱。
虽然这样,但是部队的情绪很高,接到这个命令大家很高兴,乱是乱,还是高兴的。打仗嘛,经过这么几天的动员、换装不容易。服装和装备有些没有见过,没有听说过。譬如40火箭筒,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现在发来了不会用。手榴弹平时戴的是木柄手榴弹,现在拿的是甜瓜那样的手榴弹。很多东西跟着下来了,很紧张的,这时130师部队是这样。其他部队呢?我们全军的高炮都去了,军的, 135师的、134师的,还去了炮兵。虽然是去的一个师,但牵动全军。也正巧,这个时候134师、135师高炮到唐山打靶,接到这个命令,你说怎么办呢?有的到了西安,有的到了河北,有的到了唐山。这种情况就打电话嘛,就说你们赶快回来,不用比了。当时在唐山打靶比赛嘛,打靶的部队回到成都,家里生产的部队汽车送到成都,一会合就走了。这样干部和家里没有见面,动员工作也没有做呀!从西安为什么回来,他不清楚,一到成都就发装备,很紧张。当时我们分两路走,130师炮团坐火车,由成都坐到西宁,由西宁坐汽车到拉萨,还有高炮部队坐火车,步兵坐汽车分两路走。这是高炮,他们没有和家里人见面,更谈不上和家属见面啦,他们没有时间回去就走了。
(注1)这里所称的中印边境部分地区自卫反击作战,指瓦弄地区自卫反击作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高原严寒,森林峡谷地形条件下作战的典型战例。
1962年10月28日,中央军委、总参电令组成由陆军第五十四军军长丁盛任司令员兼政委的丁指,统一指挥陆军第一三〇师、昌都军分区前指所辖部队以及其他加强部队,共四个团的兵力,对入侵中印边境东段中方瓦弄地区之敌印军十一旅进行自卫反击作战。战斗于11月16日4时40分发起,经过10小时激战,印军前沿主阵地大部分被攻克,印军第四军军长考尔中将和第十一旅旅长,带部分人员于14时许乘飞机逃跑。至20时40分,解放军全部攻占瓦弄,瓦弄之印军除被歼一部外,大部溃逃在高山狭谷、深山密林之中。自1月17日起,丁指部队除以一部兵力实施追击外,其余部队转入搜剿作战。12月1日,前线各部队奉军委命令开始后撤。
此次作战历时21天,共歼灭入侵瓦弄地区印军库马盎第六营、廓尔喀第三营、道格拉第四营全部、锡克营大部和第十一旅直属分队等1256人,其中击毙道格拉第四营中校营长以下754人,俘库马盎第六营及廓尔喀第三营中校营长以下502人。击落、缴获印军飞机各一架,缴获51口径以上火炮62门,各种枪809枝(挺),炮弹1万余发,枪弹100万余发。
我们军指挥所更急,原来总参没有叫我们去。去年10月28日,我在12点左右接到电话,早起有个电报没有叫我去,只叫我们去几个人,后来我就不放心,哪也不去了,在家准备,我就打电话问总参谋部。总参的处长说:现在首长都开会去了,叫我们等着。12点钟左右,王部长打电话来说要我们组织一个指挥所,我说谁去呀,我去吧!他说我问一下,他问了说:“好!你可以去。”
我接了电话后还得传达呀!要大家走呀。28日是个星期天,机关的同志在重庆呀。重庆虽然是个山城,小地方,也还是大城市呢(笑声)!那天吃两顿饭,上街的啦、上百货公司啦、看电影啦,到处都有,都走出去了。接到命令我说去,今天下午8点就走,我报告王部长,他说:“可以,你们走。”当时机关的同志都走了,到处去找,参谋啦、通信员啦,助理员啦。那天正巧,不知道哪个国家的总参谋长到重庆,要我们去接,我们派了一伙人去飞机场。当时就乱了,收回来后,家里的同志把东西都领好了,拿了东西就上汽车到火车站。就这样有的3小时、有的2小时、有的1小时,有的就没有时间,反正早晚不齐地到了火车站。
到了车站买票来不及,不让上,火车是有规矩的,什么票呀,很多规矩的呀。我们这时候来不及了呀,不能买。东西往上—撂就上,车站的工作人员和我们吵。吵也得上,不上来不及了呀!上去以后再道歉吧,我们说:“你看我们这个样子是有任务的呀!平时我们可以守规矩!”车长说:“有任务也不行呀!”我们说:“不行火车开了呀,到明天差一天,时间对我们是宝贵的呀,你不给我们坐,我们站着也可以,反正得让我们走!”以后车长说行呀,道个歉就解决了。这样很急很紧的,军指挥所接到命令就几个小时。所以接到命令六个小时开动是很不容易的。
这次我们很仓促,从军到连队都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全军出动一万多人,这次走没有发现开小差的。这个在我们当时是很担心的,因为在东南沿海紧张时,总部发了一个通报说1师最好,走得快,没有开小差的,我们当时还差一些,很担心。首先考虑的是,不要有开小差的呀!开小差多难看(笑声)。这次第一条怕开小差的,第二西藏的路我们很熟,就怕翻车。路太险,从雅安出发到二郎山、雀儿山、卡集拉非常之险。翻车不得了,翻一辆车就是一个排,司机压力很大,就怕翻车。所以我们就千方百计不叫部队开小差,叫谁去谁就去。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经过动员以后,要去的人是很多的,因为机关没全部去,要留下一些看后方的。有些处呀很多人想去,哭鼻子的呀,写决心书的呀,是很多的,情绪是很好的。
像这些战士,我们认为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教育的结果,是我们军队的代表,当时的情绪就是这样。当时的家属,因为我们部队没有专门的营房,家属和部队隔得不远。家属这次表现也不错,部队要出发,在队的家属帮助连队,帮助丈夫缝些东西,洗衣服,补袜子。部队出发,她们送郎上前线。这次上下都表现得很好。我们部队保卫祖国,杀敌立功这个思想非常地明确,决心也很硬。当时部队情绪是这样,没有开小差的,走得很顺利。
同时,在路上我们坐人的汽车没有翻车的,这个很不容易。因为这次路上赶,开始按6小时行军,一天走两站,后来总参来电报说不行,他不管我们走多远啦,要我们必须在什么时候到。这下怎么办呢? 我们就加班了嘛,白天黑夜都走。司机呀,十分好,我说中国的汽车司机呀,世界上没有比的。勇敢,技术好。那样的路呀,别的司机不要说开车,就是坐车也要害怕。所以我们的司机非常好,坐人的汽车没有翻车的,拉物资的车翻了几台,这个就影响不太大了,所以走的也很顺利。这样走,走多远呢?坐车坐得最久的坐了11天。我们从重庆出发,坐小车走了6天,就这样急。
我刚讲了,我们28日下午8点在重庆坐火车到了成都,成都首长和机关,给我们交代一下,你们好好地完成任务呀!交代一番,鼓励一番(笑声),以后又要干杯欢送我们呀,耽误了时间,10月29日下午3时在成都出发,11月6日下午三、四点钟到了察隅。我从察隅骑马又走了3天。骑马在我过去来讲,是不在话下。这个时候不行啦,很久没有骑,下来腿都硬了。
部队下了汽车,运输力量没有赶上,前面没有东西,都靠自己带,什么东西都要带。我们的战士,新兵很多,新兵有十八、九岁的,十七、八岁的,有些体格好些,有些体格差些,老兵当然好些。他们没离过四川呀,一走走这么远,走了2000多公里。坐汽车坐得迷迷糊糊,一下车就背东西。一般在60斤左右,小战士身体差些,50斤。炮兵70斤,这是很不容易的。那里也没有什么人家,天亮就走嘛,走到天黑就宿营,这很简单,什么房子都没有,不要分,就这么住就行了,分也没房子(笑声)。可是这样走,这样苦战士没有怨言。
这次我们专门在警卫连挑了八个学生兵,考验他们一下,看能不能打仗、能不能吃苦,我们有意识地考验一下。我们往前走,他也是压得那样重呀、累呀,我说:“你们休息一下吧。”他们不休息。所以四川人,不要看个子小,但很能吃苦,勇敢(笑声和掌声)!过去我们的印象是学生一不能吃苦,二不能打仗,这次看呢,他们能吃苦又能打仗。现在部队学生很多的呀,连队里每个班有几个,还有高中生,也有少数大学生。现在部队里文化娱乐活动很活跃。因为他们有文化,打仗也能行,给我们改变了一种观念,当然有很多因素、很多条件,这个等一会再介绍啦。
当时这个部队这样苦,这样累,背这么多东西,连续地走,有的走了4天、有的走了5天,连续走,不能停,要爬那样高的山呀。我们没有练过这样的兵,马上进行练兵爬山,连连续续地往上爬。当时40火箭筒也没有用过呀,没有见过呀,搞来之后就学,打火箭筒,甩手榴弹,就和打仗一样的打,枪也打、炮也打,就这样练呀。因为前面有部队,打起来了没有关系,我们有部队打上了嘛。前面打仗,后面就练兵,非常紧张。
在练的过程中,因为前面只能带主食,副食很少。这样,战士ー天ー斤半粮食就不够吃,这真叫" 吃干饭 " 呀。一点也不假,没有别的吃,就是吃干饭呀。(笑声)没有盐,菜也没有,以后干饭也没有吃了,就吃稀饭,多吃点行不行?不行。因为当时就带了这么多,并不是供给标准的问题,当时在准备阶段你多吃了ー点,以后就没有吃的了,一天的粮食只能一天吃,不能把两天的合着一天吃,那样要吃亏。不够吃,就喝稀饭,当时就是这样。虽然这样,大家情绪很好,问他们:“怎么样?”,“不怕!”情绪好。从动身到坐汽车,行军背东西,战场上临时练兵的过程中,没有自伤的,过去我们有自伤的呀!这次没有。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排长,那个人不行,那个排长开小差了没有呢,没有。但他不肯去,什么原因呢?他在雅安找了一个女的,这个女的马马虎虎,不怎么好,组织上没有批准,他就和她睡觉。这个女的是个落后分子,拉了他的后腿。所以这个排长不肯去,到了前面,他提了九个条件,说我牺牲了怎么办,提了九个条件。当时我说:这个排长不能去,到后面背炮弹,回去后要开除党籍。他不能当干部,不要他这么一个人。所以我们找老婆要有经验,找个好老婆(大笑)。不然,打仗她拉后腿一点都不假。这次整个上下左右反映都不错的,老婆思想上很进步,鼓励丈夫上前线。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我们战士对祖国、对人民、对党、对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热爱和无限忠诚,我们保卫祖国、保卫边疆,为毛主席争光,扬国威、壮军威呀,当时情绪非常高,部队情况就介绍到这里。
4、人民支前的情况(略)
当主攻部队解决了,就是两个团:388团、390团,两个团并肩往下打。390团在07、38、39高地那面打下去,388团一个营在后面跟进,两个营在瓦弄、扎公打下去,一直向南打。那边的主力向北打,为什么不让388团向07那里打下去呢?因为我们这个瓦弄战役是逐步形成的。总参第一个电报是叫130师在那个方向作战的,390团到瓦弄,388团和师部呢,向西面走,另外一条路,390团先开到那里去了。当时调不过来,这样就确定不要调,因为很紧急呀,来回时间不行。388团太仓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从炮兵来讲,这次最大的炮是120迫击炮,最小的炮是40火箭筒,有60炮、57和75无后座力炮,因为那路没有办法。我们抬2门120炮就用了两个步兵连,一个步兵连抬1门炮,那个路不好走。炮兵群按着学术上讲呢,就没有资格叫炮兵群。炮兵群就是支援曲子扎公,当时的兵力兵器使用就是这样,这个大家是一致的。整个来讲当时的决心是定下来了。问题不大,战术思想是一致的,以后我来讲这个问题。
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是攻击的问题。因为你要向上级报告决心嘛。什么时候打呢?总参谋部规定1月7日。我们还在开会,要报告决心,你们什么时候打呢?很难。当时考虑的是:一个,我们的部队还没有上去,后卫团还在公路终点,正在迅速向前开进。二个问题是没有粮食、炮弹,民工还没有上来。我们就计算,民工到了公路终点,背上炮弹、粮食到作战地区,走也要走4天,有的5天。部队还要整顿一下,当时我们考虑14日准备完毕,总参规定7日,我们加了一个礼拜,大家说好,就14日吧,向总参报告。当时这个问题还可以,紧是紧还可以的,这是解決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呢,就是要解决乱摊子的后勤。山地作战,我们军里没有后勤,现在后勤就那么一个部长,几个处长,不能担任这个任务,也没有去,就去了一个战勤处副处长。当时有分区的、独立团的、130师的,要统一起来,组织统一的后勤指挥机关。我们军的副政委、西藏军区的副政委、昌都分区的副司令员,他们三个组织起来。把130师的后勤调上来,统一供应。组织统一机关,统一供应、统一运输,因为那个地方,分区呀、独立团呀,他都有骡马运输,不统一就不行。没有这样一个临时的机构呀,没有这样的负责干部指挥,当时后勤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向下下命令,不管你什么人,干部也好,汽车司机也好,在这里休息的也好,你就要往前运粮食。你百十斤也可以,你运10公里也好,不准你在帐篷里休息,没有这样负责的指挥官是指挥不动的。就下命令,没有很多道理。因为前面部队没有饭吃,要打仗没有炮弹,你休息是不行的。那个时候,ー方面要做些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要做组织工作,这个问题当时解决了,这是后勤。
再一个是通信联络。因为我没有通信工具呀,我们司令部一共去了几个人,去了个作战处长,作战、侦察、通信去了几个参谋,电台没有跟上。怎么办呢?把分区的、130师的都归我用。
他们有意见,有意见也不行,我没有这个不能干呀,你们能打呀。把这个组织起来,当时有个好处,就是有个大电台可直接向北京发报,500瓦的大电台。
还有一个修路,我去的时候,总部首长也说:你们要拼命修路,修不了大路修小路也行。不管骡马路、人行路,就住前修。成立了修路指挥所,我说:你们修路不管白天黑夜,就往前修。
当时在那里就解决了这么几个问题:主要方向问题、兵力兵器使用问题、供应问题,工程保障问题和通信联络这么五个问题。协同动作没有,因为炮兵没有到,没法协同。这样开了一夜,第二天开了一个上午,这样决心就下啦,向上报告,总参批准了这个决心。你们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因为我不大清楚。我们这个是个简单的,不是大規模的,没有炮兵,没有航空兵,没有装甲兵,没有坦克,有什么就用什么,没有就不说了。我们就是这么个决心。展开嘛,我们部队就是一线展开,我们在瓦弄地区呢,总预备队五个连。刚才讲的是389团两个连、分区的一个独立营(三个连)。其他一线展开,这是在察隅的决心就是这样。
开了会之后,我在那里还呆了2天,还有些事呀。我们副军长、政治部主任、副主任下去了,到前面去了。以后大概是11月11日吧,我记不清楚了,就往前走。往前走了3天,14日到了航堆,到了我们指挥所。因为指挥所已经开设好了,电话什么东西都搞好了,一去就能工作。我14日到的时候,敌人向我们攻击很厉害。我就判断啦,敌人为什么攻击这么厉害,是不是敌人想打通这条山梁呢?当时,一个怕敌人打通这条山梁,就是打通05、06、07高地这条山梁。怕把我部队打下来了,那时就很麻烦了,就不得了。再夺回来这个阵地是不容易的,这是一个。第二,即使他打不下来,敌人向我们攻击,就可能使我们由进攻转为防御、由主动转为被动,敌人由防御变为进攻。我当时很害怕这个问题。因为当时上级通报说,敌人已经占领了什么峰,现在看来是07高地。还说敌人在那个山上一天要空投500加仑水、1000多斤干粮。我们判断,这个山上有一个营以上的兵力。上级通报敌人还可能空降一个营下来。当时我就有点害怕了,哎呀!这个家伙,敌人要破坏我们的进攻。
我们在南京学习时讲:我们可以破坏敌人的进攻,敌人也可以破坏我们的进攻。这个从理论上讲是有的呢,在实战讲也是有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15日在航堆开会,把师的、分区的叫来开会,把这个情况讲了一下。同时讲:敌人出来了更好,他没有工事,我们更好打他。大家讨论了半天,还有团长参加。当时所考虑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部队能不能上得去。当时390团正在开进,到了05高地半山上。388团团长已经到了我们指挥所,部队在12点可以到航堆,准备午饭。大家就讨论来不来得及。
讨论有两种意见:一种是15日晚上打,上去就打;第二种意见是16日晚上打。当时我考虑,15日来不及,晚上不行。我们就怕敌人16日向我们进攻,我说,我们16日下午3时向敌人攻击,这样他破坏我,我破坏他。就这么想的呀,也不知道敌人是不是这样想的。我心想:我这个想法还是有道理的。大家说对呀,就怕敌人16日向我们攻击。14日敌人攻击一天没有成功,我们4连到他07高地很近了呀,还有千把公尺。15日一天没有向我们攻击,16日向我们攻击的可能性很大呀。我16日先向他攻击,这样我还是主动呀,大家同意了。
结果16日拂晓的实际情况是,390团是在16日4时40分向敌人攻击的;388团是在开进的时候耽误了时间,一个是北京来了个拍电影的,部队开进呢,他要拍电影,拍电影就要耽误时间。第二是干部走了,团长、营长都走了,到前面去了,连长、班长也都走了。干部不在,晚上路又不好走,组织得又不好。在前面不知谁写了一些牌子说:注意这是炮火封锁区,那个可实在害人啦。又不知道是谁下了个命令,说疏散距离,一个人多少公尺。这样一拉,距离就长了呀。388团就没有在拂晓前到达05高地,到上午10点钟才到了,这样开进就花了十六个小时。就那么一点距离,按直线距离讲就3000公尺,搞了十六个小时,还累得要死。
对这个问题,当时我估计不足。我问390团团长,你们能不能上去?他说没有问题!结果有个问题。所以这次给我的教训很深呀,作战就不要随便问下边,那个时候他还说有问题呀?作战他是不会说这些话的。我们指挥员是要慎重考虑的,可不敢轻易问人家,问这是有害的。攻击的时间就是这样。从事后来看呢,当时不要提前,还是按18日攻击最好啦。提前是不对的。你们看从实战来说,在理论上来说,怎么说好呢?我说不要提前,17日拂晓也可以,这样就不会那么仓促了,部队累得要命。天亮了呀,师、团就着急,喊: 快上来呀! 拉的拉呀!推的推呀!上去的战士晕头转向,气都喘不过来,放下背包就向敌人攻击。这个情况我们没有预计到。
可以理解的呀。我说:“我这个有错误的呀。”他说:"错误不一定有错误,你这个想法我可以理解。”
可是理解这个意思嘛,当时没有责备我,不过错误还是错误,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学术上讲,怎么讲好,我说不应该提前,我们可以做这个准备。部队上去了,可以做两个方案 : 一个方案敌人不进攻,我们往前摸。原来我们规定390团16日拂晓前上去后,16日、17日往前摸,直往前走。敌人没有发现呢,你就直往前走,不准打枪,打炮,实行渗透。到了跟前啦,敌人发现你了,你再打他。要是按这么做法,那么这次瓦弄可以全歼敌人,部队也不会这样累,也不会这样仓促;如果敌人向我们攻击,我们部队上去了怕什么呢?攻你就攻嘛。假如当时有这么两步就好了,
当时没有这样想呀!以后回忆一下,哎呀!这个人好笨呀。所以当时作战的人不是那么聪明的。我本来就不怎么太灵活,那个时候脑子死了,有什么办法,就死啃一条,敌人会破坏我们的进攻。假如说我有两个方案,敌人破坏进攻我就攻,由防御转入进攻嘛,没关系,那就好喽!当是这个弯转不过来。
当时我们发电报报北京。那天总长讲:“你的电报来晚了呀,我怎么办呢,说停止你的进攻,恐怕来不及;不停止,感到你这个太仓促,算了吧!你们在前面嘛,你们了解情况,就按你们的办吧”。当时总长处置这个情况是很客观的,是完全符合主席和林总的思想的。前线的指挥官嘛,别人在北京当然了解情况就差一些嘛。这是决心变动呀,下面就忙得不得了。但是我们变了,所以必须要很好地考虑,不要轻易变动决心。这是变动这个决心的来源和当时的后果。
我们的攻击为什么没有按原来规定的攻下去呢?原来我有两个方案:一个方案就是我刚才讲的,就是由07、38、39高地那样下去。这个方案不行,敌人堵住了。第二个方案是从中央插下去,打的结果是按第二个方案打的。一个是130师参谋长和390团团长到06高地后,他们判断错了。站在山上,哪里是瓦弄、哪ー条山梁是38、39高地判断不出来,这一手是很害人的呀。这个判断地形,我们到山上看,你不要看小了,这个问题很大。他一判断错了,就把部队使用错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他把390团的、388团的部队,统一由06高地那边下去的,一直到沟里去了。按我们原来的部署就两回事情了呀。这样就形成了什么呢?就形成了正面往下推,不能切断敌人的退路,不能打成包围后攻击,完全不行了,这是一个判断错误。
第二,07高地,你们看了沙盘,也讲了390团2营的这个打法,这个打法本身是错误的。我原来预定打07高地,我们用两个营去打它,用多少时间呢?我当时预定这个地方就个把小时打下来,因为拂晓之前就去摸它嘛,我们还是很有把握的嘛。摸上去,一阵手榴弹、刺刀就把它打垮了,占领阵地。我说也可以歼灭它,也可以打垮它。直插下去,路上什么东西都不能要,俘虏也好、东西也好,什么都不要管,直下去。结果呢,3营打了1天都没有打下来,16日整整一个白天07高地没有解决,黄昏的时候敌人逃下去了,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