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林悦站在古玩市场的角落里,指尖轻轻抚过那幅仕女图的边缘。画纸已经泛黄,边角处甚至有些破损,但画中女子的容颜却依然清晰可见。
那是一个身着素色罗裙的女子,手持玉笛,倚栏而立。她的眉眼如画,却带着化不开的愁绪,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人。最让林悦在意的是女子的眼睛,那双眼睛仿佛有生命一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是在注视着自己。
"这幅画多少钱?"林悦问道。
摊主是个满脸皱纹的老人,他眯着眼睛打量了林悦一番,"姑娘好眼力,这可是前朝的物件,少说也得......"
林悦没有理会老人的絮叨,她的注意力完全被画作吸引。不知是不是错觉,她总觉得画中的女子在向她诉说着什么。当她凑近细看时,一股若有若无的檀香钻入鼻尖,那味道让她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老宅。
最终,林悦以三千块钱的价格买下了这幅画。当她抱着画走出古玩市场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暮色中,她总觉得背后有一道视线在注视着自己,可每次回头,都只能看到空荡荡的街道。
回到家,林悦将画挂在了卧室的墙上。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画上,给画中女子蒙上了一层朦胧的光晕。林悦躺在床上,望着那幅画,不知不觉睡着了。
半夜,她突然惊醒。耳边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笛声,那声音凄婉哀怨,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林悦猛地坐起身,发现笛声正是从画的方向传来。月光下,她似乎看到画中女子的衣袖在轻轻飘动。
"不可能......"林悦使劲揉了揉眼睛,再看时,画作又恢复了平静。她打开手机的手电筒,仔细检查画作,却发现画纸完好无损,没有任何破损的痕迹。
第二天一早,林悦就去了图书馆。她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在一本地方志中找到了线索。百年前,这里曾有一位名叫苏婉的乐坊女子,擅长吹笛,与一位书生相恋。后来书生进京赶考,许诺归来便娶她为妻。然而书生一去不返,苏婉日日倚栏而望,最终在画成之日投湖自尽。
林悦合上书本,心跳加速。她想起画中女子手中的玉笛,还有那化不开的愁绪。难道这就是苏婉的画像?
回到家,林悦站在画前,仔细端详着画中女子的面容。突然,她注意到画作的右下角有一行几乎看不清的小字:"戊戌年秋,为婉娘作。"
林悦的心跳漏了一拍。她记得地方志上记载,苏婉投湖的那年正是戊戌年。
就在这时,她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叹息。那声音轻若游丝,却让她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她缓缓转身,发现梳妆台的镜子里,除了自己的倒影,还有一个模糊的白衣身影。
林悦猛地转身,身后空无一人。再看镜子,那个身影也不见了。她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接下来的几天,怪事接连不断。半夜总能听到笛声,镜子里时常出现白衣身影,有时还能闻到若有若无的檀香。更可怕的是,林悦发现自己开始做一些奇怪的梦。梦中她变成了一个古代女子,手持玉笛,站在湖边等待。那种等待的焦灼和绝望如此真实,每次醒来,她的枕巾都是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