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无任何不良引导,观点仅供参考。
1925年,艾略特曾在他的代表作《空心人》中描述过当时普遍的「精神困境」
“生命如此漫长,在渴望和痉挛之间,在潜能和存在之间……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并非轰然落幕,而是郁郁而终。”
这样的描述,在100年后的现代亦不过时,这样的精神困境依然存在,而且愈发普遍了,「内耗」「摆烂」掩盖下的「空心病」也更加流行了。
不难发现,社会上的得了空心病的「空心人」越来越多。说到空心人,就有必要解释一下,所谓「空心人」就是指缺乏自我认知、生活认知和社会认知的人,表现为在学校学的知识无法在社会上得到发挥和使用,并且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而用心理学的解释就是「NPD人格」,指的是那些外表看似正常,但内心却感到空虚、缺乏实质内容和情感深度的人。他们可能在社交场合表现得很好,但内心却感到孤独和不满足。
不仅如此,这些人因为心空,内心还无法生长能量,无法做到「能量的自给自足」,需要通过批评、指责、打压他人,以获取能量维持「日常的能量消耗」
这样的空心人,说实话,是很可怕的。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做一个实心人呢?或者说空心人该如何自救呢?
本文就从2大维度,用3大心法,带大家来深入聊聊这个话题。
01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来了解空心人的核心成因。
说来说去,其实无非是这两点:
1、学校教育的滞后。
说句不好听的话,现行的教育先别说不是「素质教育」,就连「应试教育」也是完全不到位的,学校教的那些东西,早就落后这个世界先进的知识几十上百年,很多老师的教案几十年可能都没有改过的。
学校教的那些东西,只能勉强应付考试。真正能让你挣钱的、懂人情世故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教,也不会教你。反而更像是一种「规训」「洗脑」,让你将来出到社会不折腾、安分守己,老老实实成为一颗「螺丝钉」,做一个安顺良民。
最关键的是,现如今的学校「只筛选不教育」,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只是筛选出那些聪明的、自律的、勤奋的孩子,然后把他们变成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书呆子」
他们身上那些活力、创造力和生命力,通通都被磨没了。
怎么可能不变成一个空心人呢?
2、原生家庭的缺位。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一大批数以亿计的「雁户」,每年都往沿海发达地区迁徙。这批数以亿计的雁户他们的孩子,基本上全都是「留守儿童」,这导致这些孩子从小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缺位」,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所以大部分打骨子里就是「缺爱」的。
在没有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通常都自卑、拧巴、敏感,有讨好型人格。这说穿了,不就正是「空心人」吗?
这种从小匮乏的爱,往往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而且往往很难被填满。空空如也的心就像一个无底洞,再多索取、控制、占有得来的爱,也无济于事。
因为他们的内心没有「生产爱的能力」,没有「生长能量的沃土」,内心是很贫瘠和荒凉的。
而你要知道,人的「三观体系」「自我认知体系」「社会认知体系」,基本上都是由学校和家庭这2大系统塑造的。
学校和家庭这2大系统都出问题了,那就会出大问题,这就是空心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核心原因。
02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从一个空心人变成实心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