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道战略的作用,那就看一看没有战略的代价。

赢了战斗输了战争,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而在企业界,因为战略导致的成败例子就更多了。

大家想一想,假如华为在步入21世纪后,没有基于世界经济和科技格局的变化来未雨绸缪,自我变革,融入潮流,或者说没有提前做CPU和系统等方面的布局,那华为公司会是什么结果?

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我们可能坚持做几十年都不用,但是还得做,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的漏洞,我们不是几百亿美金的损失,而是几千亿美金的损失。

打个比方,眼前、短期的利益判断和决策是算小账,而未来、长期的利益判断和决策是算大账。越是大的利益,越需要早做准备,这就叫长期主义,没有长期主义就没有大的成功。

其实不只是企业,人生也是一样的道理。君不见,多少人都是败给了自己的鼠目寸光,犯了因小失大的错误。



懂战略的人舍得花钱,于是赚钱越来越多;不懂战略的人不敢花钱或把钱花在了错误的地方,于是钱越来越少。

道理就是如此简单。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如果以10年、20年、30年的尺度去衡量,那谁是小聪明,谁是大智慧,就一目了然了。

事到临头才知道后悔,那就是短视,而短视在于缺乏战略远见。

我们一定要在平台建设上有更多的前瞻性,以构筑长期的胜利。但研发现在对平台的投入还不足,投入不足的原因是我们的管理水平,不知道往哪里投钱,如果我们不能把钱很好地花出去,说明没本事。

在任正非看来,如果公司赚钱太多而战略投入不够,那以后的困难会增加很多,解决问题的成本也会变大。所以他用“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壤肥力”来形容当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

就像你家的土地,牛粪、猪粪撒在地里面一样的,土壤肥力好了是你们家过几年庄稼就可以多收,我们现在讲要加大战略投入就是这个原则。

花钱越多越赚钱,因为这样优势越大,竞争代价越小,这是成长最大化的内涵,如果追求所谓的利润最大化,那就会因小失大。要知道发展机会比钱重要,以一定规模的利润为追求是有战略思维的表现。而对个人来说,为学习、为成长付费就是在“增加土壤肥力”,所以说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战略的本质是什么?能力要与目标匹配:不愧是任正非,思想太通透

“什么叫战略?就是能力要与目标匹配。”在企业家中,关于战略问题,没有人比任正非说得更透彻了。

不过任正非也指出,战略是需要修正的,并不是制定一个战略后,只要员工执行到位就能成功。而这正是战略的精髓和奥妙所在,任正非早已点透了,就看你能不能心领神会。下面我们看他是如何来讲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