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宋元明时期,历代天师被敕封“一品”,龙虎山统领江南道教,成为中国道教的传播中心。严树森之篆书扇面,采用古朴典雅的表现手法与唐代李白、白居易;宋代李翔、潘阆、王镃、白玉蟾、薛师石、江万里、易性中;元代杨弘道;明代罗洪生、甘瑾古诗相互融合,正好是碧水丹霞绘虎龙,洞天福地隐仙踪。
书法家严树森篆书扇面:《龙虎山》(宋)易性中
云气蓬莱近,山阴草树香。
御风不知远,仙骨已清凉。
书法家严树森篆书扇面:《游龙虎山其二》(明)罗洪生
坐久竟无寐,秋蛩鸣向人。
因悲虚甲子,不及守庚申。
数息知天度,冥心养谷神。
翻怜尘世者,何异梦中身。
书法家严树森篆书扇面:《游龙虎山其一》(明)罗洪生
心闲无所适,高阁日凭栏。
虚谷多朝气,深林生暮寒。
犹龙嗟见圣,炼虎欲成丹。
二事吾何有,逢人且共餐。
书法家严树森篆书扇面:《过龙虎山》(明)甘瑾
素书一束展经纶,世业留侯异等伦。
紫府群仙天上籍,碧桃流水洞中春。
吹箫羸女台留凤,送酒麻姑脯劈麟。
看取步虚朝帝所,夜阑飞佩近星辰。
书法家严树森篆书扇面:《游龙虎山赠天师》(宋)潘阆
远挹高风自汉迁,老松犹带昔年青。
留侯高卧衣冠冷,鼻祖重来印剑灵。
鹤和猿吟清彻底,龙蟠虎踞翠为屏。
真人一笑梅花发,三十六天春不扃。
书法家严树森篆书扇面:《寓龙虎山示张炼师》(宋)王镃
莲盂送别万峰云,龙虎山前过小春。
草履惯穿枯岭叶,布衣犹带旧京尘。
毡寒不见游仙梦,路远谁怜倦客贫。
东望海门归未得,北风吹雪满唐巾。
书法家严树森篆书扇面:《赠龙虎山甘道士》(宋)薛师石
袖携尺素书,远从上清至。
胸涵龙虎象,语带烟霞气。
千古夔牙音,指下发其秘。
为鼓桃源行,桃源何处是。
书法家严树森篆书扇面:《送薛玄卿归龙虎山》(元)杨弘道
金门诏下羽人归,欲向山中采蕨薇。
琥珀悬崖松树老,琅玕倚涧竹根稀。
高岩蓄雨星辰湿,古石悬云径路微。
养性可无轩冕累,游尘元不涴仙衣。
书法家严树森篆书扇面:《献龙虎山张天师》(宋)李翔
东汉天师直下孙,久依科戒住玄门。
寰中有位逢皆拜,世上无人见不尊。
三洞吏兵潜稽首,六宫魔幻暗销魂。
可能授与长生箓,浩劫铭肌敢忘恩。
书法家严树森篆书扇面:《登金顶山》(唐)李白
龙虎山青春,云雾绕峰巅。
观身如浩渺,得道似恍然。
紫气映金碧,银蟾耀寒天。
身心皆悟透,万物即空然。
书法家严树森篆书扇面:《龙虎山》(宋)江万里
凿开风月长生地,占却烟霞不老身。
虚靖当年仙去后,未知丹诀付何人。
书法家严树森篆书扇面:《宿龙虎山寺》(唐)白居易
佛塔高山入云端,悟道求真是此殿。
清浊吾心皆入定,漫漫长夜总无尘。
书法家严树森篆书扇面:《龙虎山祈雨早行有作》(宋)白玉蟾
两三条电复无雨,六七点星微上云。
鞭起卧龙我骑去,挥戈叱问五雷君。
作者简介:严树森,字欣本,艺名庄严,德福堂主,湖北京山市人,出生于1956年。出版物有《严树森小篆百副五言联》。藏品有:篆书扇面《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被武汉博物馆收藏;篆书扇面:《李白-题随州紫阳先生壁》被随州市博物馆收藏;篆书扇面《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被中国扇博物馆收藏;篆书扇面:《罗勉-孝感環川八景》被孝感市博物馆收藏;篆书扇面:《陈真峨-湖光岩》被湛江市博物馆收藏;篆书扇面(唐)李白诗《赠汪伦》被宣城市博物馆收藏;篆书扇面:李白诗《夜宿山寺》李白诗《晓晴》被绵阳市博物馆收藏;篆书扇面(宋)秦观诗《泗州东城晚望》被泗县博物馆收藏等。(责任编辑:庄顺荣 审核:胡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