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

《中国美术报》社

学术主持

徐涟

展览时间

2025年2月28日—3月11日

集中观展

2025年2月28日15:00

展览地点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东楼展区三层

美育公教活动

陈阿姨带你看徐冬青新展“草叶菩提”

导览嘉宾:陈少勤

时间:2025年3月2日14:00

地点: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东楼展区三层

总 序

作为中国儒道文化中的核心概念,“道”的理念和对它的追寻,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基因,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的一部分。在道家文化中,“道”可以理解为大自然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儒家文化中,道含有“仁”“忠恕”之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道,代表着古代政治的最高理想——大同。在《礼记·礼运》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意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这叫做理想社会”。“不孤”则出自《论语·里仁》,所谓“德不孤,必有邻”,意为“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其相伴”。以“大道不孤”为主题,旨在表达我们始终遵循与坚守“大道”的初心和决心,也意图传递我们始终与全世界人民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信念与信心。同时也意在传达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之间一种以艺传道、以艺接力,志同道合、薪火相传的精神。

文艺是时代的先声与号角,艺术家是“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以明德引领时代风尚的主力。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美术创作研究机构,作为中国美术的“国家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经典引领、品格立院”,以繁荣中国美术、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注重艺术本体创作,关注现实和时代、紧跟国家各项重大政治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节点,以及常态化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三方面开展学术活动,逐渐强化“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坚守精品意识,坚持立德树人,推动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歌颂伟大新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牢固树立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和创作理念。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创作是中心工作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坚持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和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深厚情怀。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用真正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此次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以个展的形式,展出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成果,形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展览以“大道不孤”为主旨,就是要鼓励艺术家们在弘扬艺术大道的同时,不断探索、追寻,交流、互鉴,携伴攀登、弘扬正气,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创作要求,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为当代文艺事业的繁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中国国家画院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倾听时代之音,讴歌时代新貌。未来,中国国家画院的创作研究工作将迸发出更大的创造力,不负新时期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用饱满的精神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迈进。

中国国家画院

2025年


徐冬青

徐冬青,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艺术家,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一级美术师。

举办个展“自身已成为一座花园——徐冬青艺术展”“回声·启示——徐冬青系列作品展”“韵兰与冬青艺术展(双个展)”“花园——徐冬青画展”“青鸟之歌——徐冬青画展”,参加“法国巴黎大皇宫国际艺术沙龙——中法建交60周年·中国艺术家邀请展”“艺术中国——中国国家画院优秀作品展”“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国艺术、景观和城市艺术展”“美美与共——中国国家画院与澳门艺术家交流展”等。

出版有《花园·徐冬青画集》《青鸟之歌·徐冬青画集》《中国画名家——花鸟卷·徐冬青》《当代中国画市场调查报告——徐冬青卷》《当代中国画品丛书——虚和清远卷·徐冬青》《中国画名家年鉴——徐冬青卷》《水墨风格·中国当代名家研究——徐冬青卷》以及绘本《树叶和毛虫》等。

柔软是另一种坚韧的力量

如果要用西方的女性艺术家作为参照,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植物画家玛丽安娜·诺斯,20世纪美国现代艺术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乔治亚·欧姬芙,都是以花和植物为题材,获得了美术史的名声。相比之下,徐冬青描绘的花鸟不会那么咄咄逼人,那么恣肆张扬,却自有中国人含蓄隽永的温润、柔软,兼具叙事性与抒情性,是东方女性的生命特质在宣纸上的铺陈,一如冬青,最适宜生长于这片暖温带地区的平原、溪谷,是自然、地理、历史、传统融汇在“这一个”个体身上而最终形成的个性与风格。

我常常佩服那些艺术家,不论是用水墨、线条或色彩,都愿意并敢于把自己的内心袒露给世人。能否由此而获得知音,是她的幸运,也是观者的幸运。

冬青的画是她生命历程的真实流露,或者可以说,通过这些画,你可以深入到冬青的内心深处,深入到她的梦境,去了解她的爱恋、她的忧郁、她的欲望、她的情思。她的《山茶花·致青春》,山茶花勃勃生长于山川之中,那是青春与美好的象征;《一封信——我的2001》,树与植物缠绕,小船载着一棵累累花树驶向神秘之处;《时光花园》,是用玫瑰色的花环做成的;《第一天清晨》中满满的喜悦,是来自生命的觉知。她赞美星辰、大海、太阳、月亮,她歌颂四季里的春、夏、秋、冬……即使是参与主题性创作,她也同样用自己的方式,用真诚,用直感:在长江主题创作中,她冒着生命危险爬到青海杂多三江之源五千多米的高原,画出了自己彼时彼刻的感动;在唐宋八大家的主题创作中,借用苏轼的两句自画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她以《他的心变成了两只小鸟——致苏轼》开启古今对话,却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意象,那是今天的她对苏轼的致敬,是缅怀,是畅想,是属于她自己的又一种境界。她要做的是自己,借古喻今,以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工笔、写意,在今天只是创作的手段而已。冬青的画面呈现出来的笔墨、色彩、图式、标题,乃至于传达出来的情绪、情感,都很难用传统的中国花鸟画来界定。成长经历、身份与性别,是构成自我的重要元素,也因此别人如何看待她,曾经令她有种困惑,强大的压力也让她偶尔失去自信,陷入怀疑,想要用别人的眼光来要求自己。她看似柔弱,实则倔强,女性的柔软是另一种坚韧的力量!冬青坚持着,坚持着,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作为职业艺术家,冬青的绘画不仅仅描绘心境,更展示技艺。有那么多细腻情感是一方面,如何学会用最适当的媒介——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则是更重要的问题,也是艺术家所以成为艺术家的关键。

她深入地学习传统。2006年“物影”系列,冬青追求宋代绘画历尽时光后的光影效果,她尝试运用白矾,提亮了画面,将宋画中的屏风、禽鸟、峰峦、云雾、花朵,幻化为“很当代”的色彩梦幻;她也学习西方,研究波斯细密画、日本的浮世绘艺术。她将构成引入画面,《回家的路》伸向远方,却只退到了小小的角落,繁茂而摇曳的花树是画面的主体,让回家的喜悦迎面扑来;她探索工笔和写意的关系,随着年纪的增长,她放下三矾九染,追求真趣与真意,因为“写”情“写”意而气韵流动。色彩的运用与搭配,衬托出冬青独特的气质与美。对艺术形式日复一日地探索,来自内心纯净,每天只投入于绘画之中。

曾经纠缠不休的“当代性”,在冬青这里不再是一个问题。她不顾虑,从古今中外的艺术资源中撷取她所想要的一切。她把自我置于宇宙的大背景中,这是当代人的意识。在《赞美诗》中,她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做了天地日月的当代转换,在《和平的喜悦》中,她将世界关注的话题用中国传统禽鸟走兽做了传统的阐释与转换。读她的画,总让我想到小王子。她的画面充满诗意,却不是格律诗的味道,她的标题是从萨福、从惠特曼、从泰戈尔,从舒婷、从席慕容而来的现代诗。她的文字也一样有灵性:“孤独来了,我和我的孤独待一会/恐惧来了,我和我的恐惧待一会/凄凉的感觉来了,我们也要一起待会儿。”她的绘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花鸟画,而是“这一个”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家自己的风格与意境。

我的这些阐释是不是强作说明、过度解读?如果是AI,它会如何评价徐冬青的绘画?“她的绘画,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花朵的美丽与生命力……”对于AI而言,它可以从网上海量的文字中获取信息,却永远无法在这些画作前感受艺术家所感受到的独特生命体验,哪怕是不完满,转瞬即逝,却是生命的真实模样。

从冬青的画里,寻找自己的情感记忆,或又是关于生命与鲜花、与草和叶的无尽联想。这是“草叶菩提”想要提供给大家的审美体验。

来,早春二月,就来看冬青的画,看前生后世,看梦幻世界,听鸟语,闻花香,生成一段你自己的生命记忆,留待日后,两鬓苍苍之时,月下独酌,用来下酒。

徐涟

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女画家协会会长

2025年2月12日

草叶,即菩提

自序)

我有两次出生

一次是父母生下我

另一次是父母的死生下我

第一次出生,我从小长到大

第二次出生,我从大回到小

2023年,我又一次来到西双版纳,去寻找12年前的《时光花园》,却发现曾经繁密的花朵变得非常稀少,以前不太注意的叶子凸显了出来,当地 人说这一年的花都开得少。

从那天起我开始注意各种各样的叶子,以前它们在我的画里只是一个陪衬。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我能不能画这些草叶。

生命就是一个过程。画的时候不理解,回头再看,那种心意的表达就很强烈了。

接着,我又想去勐仑植物园,那是2006年 “ 物影 ” 系列的开始,也是我人生中迈向自然的第一步。现在这个园子也不同以往了,秘境的部分只能在游客散尽的清晨与傍晚展现出来。

可事情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去植物园的途中走错了路,走了一条我从未走过的路。

这是一条新路,还没有完全贯通,所以就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那里就像我第一次去 西双 版纳还没有被开发时候的样子,天空和云朵都是不一样的,很天然。

我拾级而上,在心中默祷:我为什么要画这些叶子。

一抬头,望见那满树的菩提叶子——我置身画中。瞬间明白了艺术的密语。平凡的事物被关联起来。这是身体之上的生命,这是表象之内的生命。

2023年的整个春天,创作非常艰难,就只画了几片叶子,尺幅也都很小。我也没有想到,去掉最擅长的主题花朵,重新开始描述这些养分的来源。花即叶,叶即花。大或者小,重要或者不重要,都被颠倒过来。

每次办展览,也是理解自己作品的一个过程。 有时候你画了 , 其实并不理解 。 直到有一天你理解了 , 才知道自己画了什么 。 我是怎么从工笔转到写意的?年少的时候时间总是很长,觉得过也过不完,一望无际,所以在画中尽情舒展每一个细微之处,每一个细节都在我眼中被放得很大。那时别人老问我,你怎么还在画工笔 ? 我也不知道,但现在知道了。那是一种幸福,体会一种创造的美。

有一天 , 这些密集的线在我眼前概括了起来,我不想再三矾九染,而是直接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也不愿意再起草稿,理解了古人说的“一笔定终身”。

我是一个现代人,属于使用硬笔的时代 。 便捷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 与古人汇合是一个逆向的过程。水、毛笔和生宣的不可控制生发出一种有弹性的状态,如生命的曲线。

青鸟飞越大海。

归巢。

徐冬青

2024年2月6日

展出作品欣赏


徐冬青 情书 纸本设色 248cm×124cm 2024年


徐冬青 草叶菩提之花裙 纸本设色 45cm×34cm 2023年


徐冬青 草叶菩提之野性 纸本设色 45cm×34cm 2023年


徐冬青 草叶菩提之圆舞曲 纸本设色 45cm×34cm 2023年


徐冬青 草叶菩提之生命的完全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3年


徐冬青 寂静之声 纸本设色 35cm×140cm 2024年


徐冬青 内在之眼 纸本设 色 70cm×140cm 2024年


徐冬青 自然的秩序 纸本设色 70cm×140cm 2024年


徐冬青 传递消息的使者 纸本设色 35cm×140cm×3 2024年


徐冬青 春江花月夜 纸本设色 200cm×200cm 2024年


徐冬青 直到天亮 纸本设色 60cm×95cm 2023年


徐冬青 奇异的宁静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2年


徐冬青 轻无所不在 纸本设色 200cm×200cm 2022年


徐冬青 他的心变成了两只小鸟——致苏轼 纸本设色 124cm×124cm 2024年


徐冬青 悲伤的终点 纸本设色 45cm×68cm 2022年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张湫逸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李振伟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