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崇的书法风格,与国内截然不同,我们就拿王羲之的法帖举例,国内盛传的“王书”,多是《快雪时晴帖》、《兰亭序》这类,姿态飘逸,风格柔和俊丽、虚灵清雅的作品。


日本痴迷的“王书”,则是偏向拙质、野逸之风,比如《丧乱帖》、《频有哀祸帖》等等,相比《兰亭序》秀逸姿态,这种古雅质朴、奔肆苍劲的风格,艺术气质和格调更加深厚,经得住品味。


我们学习书法,若想走的长远,只看妍美、婉转的风姿,极易产生媚俗之病,当然防止这些问题,也不算困难,平日练习时,辅助临摹日本盛行的法帖即可。

就像日本公认的“书圣”——王铎,非常值得学习,此人擅写草书,因身处明末,彼时朝野的局势压抑,文人只能借助创作,抒发内心情感,用笔普遍个性。


王铎亦是如此,融合诸家特色,又能挣脱古人束缚,改造“张怀”狂草构势,以更加夸张的手法创作,开辟“涨墨法”、字组排布等技巧,还把“唐楷”笔法,与狂草融合,笔锋间尽显野性与诗意。


我们欣赏唯一传世的草稿——《草书诗稿墨迹册》,笔笔潇洒,字字苍劲,还原王铎真实的书写状态,卷内多有涂抹修改,乍一看,风格与《祭侄文稿》相似,呈现天然、本真之妙。


不过仔细分析,相比晋唐作品,他的构势、着墨和笔法,更加大胆和个性,以羊毫饱蘸浓墨,中锋绞转时故意滞笔,任墨汁随着运笔,自由在绢帛上晕染,时而枯涩,时而醇厚,形成放射性纹路。


这种“涨墨法”造就墨中有骨、枯中见润的奇观,让字体更加立体,视觉效果直观,而字组形成的布局,以及锯齿状摆动的轴线,则是增添强烈的动势和空间感,让观赏者身临其境,感受“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的奇观。


这种笔锋撕裂绢帛,将沉郁化为视觉呐喊的艺术境界,书法史2000年,的确难有人达到,不愧于皇帝称其“一代神笔”,日本书坛也说“后王胜先王”,其字对于日本影响力深远,名气高过王羲之。


启功亦是赞不绝口,说到:“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时常临摹此作,不仅提升笔法水平,造势和着墨能力,还能开阔眼界,激活思维,领悟书法神韵,益于自我创新。


而今,我们对于王铎《草书诗稿墨迹册》,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是手工经折装,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辅助初学者识读,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