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第388期 美术聚焦
【编者按】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农历新年,从“中国年”成为“世界年”,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渲染出了浓浓的“年味儿”。新春佳节之际,《中国美术报》的记者们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回到家乡,走进火热生活,带来了来自一线的生动、鲜活的报道,用文字和图像记录了家乡美的时刻和美的景象。
阜城剪纸再现新春活力
□ 闫君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期间,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举办了各类迎新春的活动。如阜城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阜城记忆 年俗传承”活动,再如由阜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阜城县图书馆承办的“妙剪生花 喜迎新春——非遗剪纸迎新春活动”等成为当地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阜城剪纸,晕染出了新春的底色,成为装点节日氛围的重要元素之一。
阜城剪纸是河北省极具代表性的非遗手工艺传统技艺,在2016年被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阴阳相间、线条流畅、色彩单纯、形象鲜明、刀工巧妙等艺术风格。它以传统的中国画为基础,材料丰富,有丝绸、布匹、绢纸、宣纸等,其选材也非常广泛,从自然风光到人文百态、从历史典故到民间传说、从飞禽走兽到花鸟鱼虫、从传统的“福”字剪纸到具有剪纸风格的各类文化产品,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的风向,是民俗文化的生动记录。
河北省阜城县崔家庙镇陈集村剪纸艺人展示剪纸作品 崔贤飞/摄
在阜城,琳琅满目的蛇年剪纸和文创产品进入销售旺季,剪纸艺人们纷纷开启忙碌模式,端坐案前,加班加点赶制订单,让这些承载着美好寓意的作品走进千家万户。阜城县崔家庙镇陈集村是阜城剪纸的发源地,这个有着300多户人家的小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从事和剪纸相关的行业,成为当地最有新春氛围的乡村之一。在剪纸艺人们的巧手下,一张张普通的红纸经过折、剪、刻等工序,在镂空的细节中,剪出了对节日的满满祝福,剪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历经数千年岁月沉淀,春节早已不只是一个普通的传统节日。每至春节,游子们跨越山海,奔赴家乡,与亲朋围坐,互道着祝福,也传递着温暖。我们每个人既是春节的参与者,也是春节的传承人。而乡情里的“年味儿”让我们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里,始终坚守着那份对美的追求、对家的眷恋和对民族文化之根的认同。
浪漫大连的文化中国年
□ 贺玮
大连犹如一颗镶嵌在中国北方海岸线上的明珠,以其悠久的历史与开放、多元的海洋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2025年春节期间,大连市以“冬日童话,浪漫大连”为主题,推出139项文旅活动,涵盖非遗民俗、新春灯会、冰雪温泉、文博展览等九大板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深度融合,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
非遗民俗是本次大连春节活动的一大亮点。1月25日(腊月廿六)起,由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非遗贺新春——我的家乡年”活动就拉开帷幕。金州益昌凝糕点制作技艺、辽南刘氏面塑、萨满轧染传统民族手工技艺以及虎头鞋帽传统手工技艺等十个独具大连本土特色的非遗项目组成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传承人带着他们的非遗好物、国潮新品开展现场展示、互动及售卖。活动现场,市民热情参与,尝美食、品美酒、捏面人、剪窗花,在非遗体验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大连东关街非遗鱼灯巡游活动 图片: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
春节期间,国家级非遗项目复州皮影戏、省级非遗项目大连贝雕等纷纷举办专场展演,传递节日的美好祝福。东关街的“非遗鱼灯巡游”、椒金山第四届年俗文化节、旅顺七彩南山景区第二届民俗节等活动也吸引了大量市民与游客,非遗传承人通过手把手教学,让年轻一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2025年大连市外国友人新春招待会上,共有14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亮相。在体验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外国友人不仅收获了欢乐和惊喜,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春节期间,大连的文博场馆变身“文化会客厅”,不仅呈现各色精彩展览,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公教活动。大连博物馆精心策划了“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公教活动,从大年初二至初七,陆续推出包括木版年画拓印、仿螺钿工艺DIY、传统剪纸、景德镇高岭土拉坯、新春花灯DIY、国风手捻DIY、大漆珠打磨、烧箔等艺术体验活动,让传统艺术以更具趣味性的方式陪伴人们欢度春节。
此外,旅顺泛博物馆群将博物馆的空间拓展到周边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使参观游览者在沉浸式的观赏和漫步中获得更好的文旅研学体验。
从非遗匠人的坚守到科技光影的创新,从冰雪乐园的欢腾到博物馆的火热,大连的春节活动展现出这座滨海之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中国年”新篇章。
南通2025乙巳蛇年春节文化图鉴
□ 张湫逸
新春佳节,南通这座“中国近代第一城”以独特的艺术表达,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书写着非遗活态传承的当代样本。南通市文旅系统以“金蛇献瑞乐通城”为主题,会同文博场馆、景区景点策划组织200多项重点文旅活动,涵盖民俗活动、展演展览、非遗集市等,为市民奉上了一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活力的文化盛宴。
春节期间,南通的各大文博场馆成为市民和游客感受年味与文化魅力的热门打卡地。全市多家文博场馆实施延时开放,推出60余场社教活动与12个主题展览,为观众献上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
南通美术馆“扎染福包 祥彩新岁”扎染技艺体验活动现场 图片:南通美术馆
南通博物苑联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等单位,推出“乾隆的假日”主题展,介绍清代中期重要节令与相对应的礼俗和文化。同时,丰富的社教活动如“绘制小龙 新年吉祥”、掐丝珐琅制作体验以及红包DIY拓印活动,让众多市民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通市文化馆举办了“金蛇献瑞乐通城”第四十一届“文化迎春会”系列活动,南通群英馆举办了“2025南通非遗新春公益社教活动”,南通美术馆推出“扎染福包 祥彩新岁”扎染技艺体验活动……这些活动通过互动体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今年春节期间,南通以民俗巡游为核心,串联起城乡节庆活动,形成“一城百景”的热闹场面。从南通市区到县域,民俗活动各具特色。正月初五,南通市区南大街商圈新春民俗巡游,12支民俗表演方阵涵盖本土非遗与跨省联动项目,让市民们体验不同地区的非遗文化魅力。
狼山景区首届“火树银花宴,狼山不夜天”春节灯会以现代光影重构传统年俗;如东小洋口繁花迎春游园会以烟花、巡游、非遗歌舞渲染浓厚年味;如皋水绘园景区内杖头木偶戏表演、长嘴茶壶技艺、如皋香囊技艺、蔡氏面塑技艺等非遗项目纷纷亮相,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赏。
蛇年春节,南通以文博场馆为文化客厅,以民俗活动为情感纽带,以非遗传承为创新引擎,交出了一份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文化答卷。这场全民参与的春节盛宴,不仅是对“新春走基层”号召的生动响应,更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徐州,以楚风汉韵书写城市新生活
□ 李振伟
近年来,徐州的城市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在深挖并全面展示楚汉文化的同时,徐州也在积极拓展与现代文化和艺术的契合之处。乙巳蛇年春节期间,记者走进徐州街头巷尾,既体验了传统楚风汉韵所承载的老味道,又体验到现代城市文明带来的新活力。
春节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艺术盛宴在徐州艺术馆拉开帷幕。“金蛇启春·2025新春艺术展暨徐州艺术馆首届生活美学艺术市集”在这里举办,多元艺术活动和展品集展销、观展于一体,精彩纷呈的活动让艺术馆显得年味十足。
“金蛇启春·2025新春艺术展”内容丰富,涵盖书画、工艺美术等多个领域的名家作品。“灵韵盈春——第十四届徐州书画贺年展”作为徐州艺术馆连续举办14年的品牌展览,汇聚了众多书画名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蛇年新春主题书法楹联与国画作品。大年初一到初三,“生活美学艺术市集”活动推出徐州书法名家“定制案陈摆件”,书法家可依据观众的心意,量身定制桌面雅陈作品,为新的一年营造温馨又文艺的生活氛围。同时,活动中展出的徐州知名花鸟画家的手绘瓷器作品,将传统绘画艺术与陶瓷工艺相结合,为观众带来跨界艺术体验。
金蛇启春·2025新春艺术展暨徐州艺术馆首届生活美学艺术市集 图片:徐州艺术馆
从农历小年(1月22日)开始,位于倒马井街区的徐州文化馆国潮汉风文化驿站里便展现出浓浓的节日氛围。以“国潮汉风年”为主题,2025徐州·倒马井第二届年俗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周边群众和来徐游客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据了解,倒马井街区是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文化馆国潮汉风文化驿站进驻倒马井街区一年来,致力于打造“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常态化开展非遗互动体验、系列民俗展示、传统戏曲周周演等文化活动,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连续四天的“徐州好腔调——春节驿站有大戏 戏曲名家名段展演”活动,让人们过足了戏瘾。
从饱含墨香的书画展销,到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美学艺术市集,再到热闹的戏曲演出,在新春佳节之际,徐州以一场场文化盛宴,为市民带来了高品质的文化体验,让人们在艺术的滋养中过足“年味儿”。
平湖文博新春非遗活动纪实
□ 闫天蒙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也促使人们更加珍视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的习俗与活动。春节期间,浙江省平湖非遗馆和平湖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了一场民俗文化盛宴。
2月4日,在平湖非遗馆,一场以“非遗迎新春·巧手捏捏乐”为主题的活动拉开了新春序幕,活动通过非遗展演和互动体验,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浙江平湖非遗馆展出的平湖九彩龙 闫天蒙/摄
活动伊始,众人步入平湖非遗馆,探索平湖地区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游戏区,投壶、丢沙包等活动迅速激发起众人的参与热情,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温馨而欢乐。经简短介绍与指导,参与者上手制作特色手作球与各色黏土,这些材料在他们的手中变化为各种形状与图案,每个作品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展示作品时,大家满怀成就感与幸福感,年味与家的温暖倍增。
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促进了情感交流。新春之际,大家以双手传递幸福,用非遗点亮生活。
平湖博物馆也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新春活动,让市民在品味历史文化的同时,迎接美好新年的到来。
在春节到来之际,平湖博物馆举办了“妙笔书春——迎新春送春联”活动。参与者们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创作了楷书、行书、草书等各式寓意吉祥的春联与“福”字,不仅传递了美好的祝福,也让市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春节期间,平湖博物馆特别推出了“当当带我去看展”系列导览活动,其中包括“报本塔天宫出土文物展”“金平湖历史文化展”等,让参观者深入了解了平湖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此外,平湖博物馆还精心策划了“平博知识问答”环节,通过妙趣横生的问答形式,让市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感受平湖的历史文化。同时,博物馆还设置了“古法拓印”“面塑DIY”等非遗体验活动,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古老技艺的精湛,感受那份浓浓的年味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平湖市通过举办一系列新春非遗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们的文化生活,也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更为平湖市的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冬日沂蒙过大年
□ 刘晶
随着2025年春节的脚步悄然而至,记者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踏上了返回临沂兰山的归途。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以它独有的方式,用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迎接每一位归乡游子。
在临沂市美术馆,“同源——第四届中国画作品展”“老城记忆——八十年代临沂城李百军摄影作品展”以及“艺启见证——少儿美术作品展”正在展出,中国画作品的细腻与深邃、老照片的温情与怀旧、孩子们作品的纯真与创意,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彩的艺术世界。李翔美术馆的“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更是汇聚了全国书画名家的精品,展现了当代书画艺术的魅力。
沂州里特色商业街尤其让人流连忘返。这条集文化、旅游、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商业街区,以其古香古色的建筑和独特的老城区韵味,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今年春节,这里的国潮新春大庙会、“山东手造·产自临沂”琅琊集趣、腊梅氛围花海、新年祈福红墙、祈福美陈打卡点、新年民俗演出等,吸引了数万游客和市民的热情参与。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游客们的必游之地。从汉墓考古到兵法竹简,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临沂孔庙同样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客漫步于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间,感受着孔庙的庄严与肃穆。院内的银杏古树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临沂文化的源远流长。
夜幕降临,临沂的灯火通明处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羲之灯会、孔庙灯会、雕塑公园灯会等各具特色,将夜晚的临沂装点得如诗如画。
山东琅琊古城推出的“非遗里的琅琊年”活动 图片: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此外,灯火兰山·新琅琊也以其独特的灯光秀和以王者荣耀为主题的巡游互动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空中震撼的灯光秀、18个英雄点位、官方授权Coser装扮让人仿佛置身于游戏之中,感受着新年的喜悦与欢乐。今年,琅琊古城推出的“非遗里的琅琊年”活动涵盖非遗表演、国风演出、火焰艺术表演、年味市集、互动游戏、电音篝火派对等精彩内容,从新春红包、拓印福字到免费姜茶、汤圆,再到限定文创好礼,让游客们在琅琊古城沉浸式感受浓浓年味儿,过个非遗年。
从城市到乡村、从剧院到街头、从博物馆到景区,临沂的每一处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和文化气息。期待有更多的游客前来探访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感受临沂的独特风情。
南洋风情与年味交融的独特海岛年
□ 黄家馨
随着新春佳节的临近,海南岛以其独特的温暖与明媚,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海口,骑楼老街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在春节期间展现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走进骑楼老街,红灯笼、金色的福字、寓意吉祥的春联等贺年装饰随处可见,展现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
海口春节期间游人如织的骑楼老街 黄家馨/摄
骑楼老街不仅充满了烟火气,更将海南本土特色文化与南洋风情完美融合。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感受别样的年味。除了传统小吃和手工艺品,老街还融入了创意美食、原创手作、网红茶饮、潮流文创等现代元素,让其焕发出新的活力。1月29日,由海口市龙华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局主办的“龙狮贺春”民俗展演在骑楼老街精彩上演,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舞龙、彩带龙表演以及摸龙头、扯龙须、摆龙尾、摸醒狮等传统习俗互动环节,让现场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此外,春节期间,海口龙湖天街、友谊南海城、骑楼老街等地还举行了“琼韵新春·‘遗’展风采”非遗进商圈系列活动。活动以龙华区特色非遗项目为主要展示内容,邀请传承人现场开展糖画、椰雕、茶艺、陶泥等非遗项目培训,带领市民游客制作非遗作品,全方位展现非遗魅力。
与此同时,海南的新春灯会也热闹非凡,充满了欢乐的氛围。在海南话里,“灯”与“丁”发音相同,有“纳吉添丁”“人丁兴旺”等美好寓意,因此人们十分重视春节期间灯元素的运用。海南的花灯文化深受南洋风情的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在制作工艺上,融合了本地传统与南洋的精巧技艺,采用色彩鲜艳的绸缎、竹条等材料,打造出造型各异的花灯。这些花灯不仅有传统的圆形、方形,更有独具创意的海洋生物造型,如灵动的海豚、斑斓的热带鱼等,将海南的海洋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灯会现场,除了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花灯,还有各种精彩的表演。海南本土的民间艺人带来富有特色的舞蹈,他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展现出海南人民的热情与活力。还有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龙狮在花灯的环绕下穿梭舞动,引得观众阵阵喝彩。此外,灯会还设有各种趣味活动,如猜灯谜、花灯制作体验等。游客们参与其中,与当地居民互动,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息,度过一段欢乐的时光。
编辑 | 贺 玮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李振伟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