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听说表弟媳妇疼惜孩子,回家小住了十几天,算是真正见识到了。
有次,表弟家3岁的女儿糖糖与表妹家儿子乐乐抢玩具,年龄相仿的两个小家伙,谁也不让谁,最后被乐乐抢到,糖糖嚎啕大哭。
一看女儿这样,表弟媳妇并不是安抚孩子的情绪,而是抱着孩子一起哭,结果糖糖哭累睡着了,这场“风波”才平息下来。
事后,表弟媳说:“我真的受不了孩子哭,一哭我就难受。一想到过段时间她要离开我去幼儿园,心里就更难受了”。
说着又开始抹眼泪,家人只能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启安慰模式。你有过这种抱着孩子哭的体验吗?
幼儿园,孩子社会化初体验
经过十几天的相处与观察,我发现表弟媳除了特别疼惜孩子以外,还存在一种焦虑。
她总在担心,孩子在没有她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其实,这是很多新手爸妈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情上。
我家俩娃上幼儿园的阶段,我见过很多新生家长的表现,要么看到孩子痛哭不撒手,要么躲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偷偷抹眼泪,甚至还有在监控室待着,观察孩子一举一动的。别提多担心了!
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家长不放心是很正常的现象,但这是孩子离开父母,社会化体验的第一站。是孩子迈入社会必经的过程,也是父母,乃至整个家庭共同面临的成长课题。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指出,3-6岁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融入集体,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规则、礼仪、协作等等。
家里虽然也有机会学习这些内容,但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孩子会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体验感也更真实。
做好四点,孩子轻松入园
邻居王太太觉得3岁就将孩子放入幼儿园,对孩子来说很“残忍”,一直到儿子快5岁才送入幼儿园。但相较于同龄的孩子来说,儿子发展上欠缺很多。不爱说话,乱发脾气,跟小朋友玩不到一起去。
如果你家孩子快上幼儿园了,或者刚进入幼儿园,建议下面的四点狠抓一下,避免拖后腿。这四点做好了,娃不困不闹,老师也更喜欢。
第一点,调整情绪
孩子上幼儿园会哭闹很正常,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克服自己的“分离焦虑”。
如果像表弟媳那样,早早就开始了“分离焦虑”,那么这种痛苦的情绪,孩子很快会感知到。
他们会根据父母的情绪,做出一些相应的行为。
所以,想要孩子能轻松入园,父母要提前调整自己的情绪。
研究表明,稳定的依恋关系,能使分离焦虑强度降低40%-60%。这种依恋,不是单方面孩子对父母的,更是父母对孩子的依恋。
第二点,转变自己的角色
现代育儿观察数据显示,78%的家长在孩子入园首月出现失眠、食欲下降等躯体化症状。这种焦虑情绪,是因为父母没有及时定位自己的角色。
0-3岁阶段,父母是孩子的贴身照料者,但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父母就要从一个贴身照料者的身份,转变为情感支持者。
简单来说,就是要学会放手,更多去成为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而不是继续无微不至的照顾。
龙应台写过这样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景渐行渐远。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我一直觉得,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第三点,学会信任
每年新学期开始,幼儿园门口总会出现许多“显眼包”。有的在教室门口偷看,有的大门口看,有的扒墙缝……
这些搞笑的画风,其实都源自于家长的“不信任”。
不信任孩子离开自己也可以安然无恙,不信任老师可以照顾好自家娃。
作为经历过两次孩子入园的老母亲,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放宽心。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有监控,每个月或者每周,也会有家长开放日等家园互动的活动,可以近距离的参与、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
所以,完全没必要过度担忧。
Tips:建立信任也需要智慧的距离,给孩子时间,多跟老师沟通,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第四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的家庭疼爱孩子,以至于上至穿衣吃饭,下至如厕擦屁屁都要帮孩子搞定。
虽然家长省事了,但也为孩子之后上幼儿园埋下隐患。
进入幼儿园,是小朋友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如果有基本的自理能力,比如吃饭、穿衣、穿鞋等,孩子会很快适应集体生活。
如果没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孩子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产生挫败感,比较难融入集体生活。
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还能提升自信心。
凌晨妈妈来叨叨:
孩子上幼儿园,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成长的挑战,对父母来说也是一次心理断奶。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更好适应幼儿园生活,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理性面对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次“分离”。你家孩子上幼儿园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