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走不了了,神智也糊涂了,不吃了睡睡了吃还能做什么?
而对于正在经历这些阶段的老人,也许自己也会疑问,到底是害怕衰老带来的身体衰退,还是恐惧被世界遗忘的孤独,还是害怕最终的死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近三亿的60岁以上人群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选择:该选择怎样的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还是入住养老院?
每一种选择都面临着不同的生活状态,但有一个共同的困扰,那便是如何在老去的过程中保持尊严和幸福。
1
这不光是老年人个人的困境,亦是全社会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戴奶奶79岁了,丈夫去世多年,独自一人将两个女儿抚养成人。
虽然女儿们孝顺,但由于各自有家庭,难以随时陪伴她左右。
她渴望能有更多的亲情陪伴,然而又不愿意成为女儿们的负担。
最终,她决定入住养老院。其实她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挣扎,毕竟在她那一代人眼里,入住养老院常常意味着被家人遗弃,甚至是一种羞耻和不光彩的选择。
为了避免别人非议,戴奶奶没有向朋友们透露这一决定,只是默默告别了社区合唱团的姐妹们,去理发店换了一个新发型。
刚开始进入养老院时,戴奶奶感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面孔让她非常不安。
但很快,她调整了心态,开始积极地融入其中。
意外之喜是,在这里,她还遇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同学,两人有不少的共同话题,渐渐地,她也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温暖。
她意识到,到了这个年纪,生活的滋味已尝尽,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戴奶奶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养老院的另一种可能:它并非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冰冷、孤寂的“收容所”。
相反,它为许多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交平台,让他们能够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找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归属感。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人生有很多第一次,“养老”是终章
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在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孤独感得到了缓解,老年人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活力。
与戴奶奶选择养老院不同,86岁的王爷爷,曾经是一名军人,自从16年前妻子去世后,王爷爷独自一人生活至今。
他每天都会去和其他老年朋友们打牌,生活规律且充实。
王爷爷个性开朗,乐于助人,周围的老朋友们都十分喜欢他,甚至还有人对他表达了好感。
但是,尽管如此,王爷爷始终对已故的妻子心存深情,从未接受过任何人的追求。
儿女们虽然担心他独自生活,曾劝他去养老院或搬到他们家里住,但王爷爷坚决拒绝了。
因为自己家里还有妻子的气息,每一砖一瓦、每一张桌椅都承载着和妻子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他不舍得离开那座充满回忆的老房子。
王爷爷的居家养老方式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除了得益于他自身尚能自理的身体状况外,还因为他的子女们都已退休,能够随时照顾他。
儿女们定期来看望他,陪他打牌,帮助他打理家务,让他在家中依然能感受到浓浓的家庭温暖。
这两位老人的养老选择虽然不同,却都体现了他们的独立生活,但在健康出现问题或突发情况时,专业的护理和家人的陪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无论是养老院里的集体生活,还是居家养老的家庭陪伴,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
2
尽管许多人理想中的养老生活是安逸和宁静的,但现实往往与梦想背道而驰。
在一些养老院,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充满关怀与舒适,反而可能充满了孤独和无奈。
上海一位博主也曾深入养老院,进行了自己的调查,在高端养老院中,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狭小的四人间里,91岁的王奶奶是唯一能自理的老人。
她在这家养老院已经住了两年,她说自己“吃了睡,睡了吃”,没有任何生气,仿佛困在了一个没有出口的牢笼里。
日复一日的单调饭菜和有限的活动空间,使得老人们的生活缺乏色彩,失去了生气。
还有一幕尤其令人心痛。
护工喂食一位吞咽困难的老人时,老人身体消瘦,脸上写满了抗拒与无助。
她的反应十分微弱,护工依旧强行将食物塞入她口中。当被问及饭菜是否合胃口时,老人只能无力地点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无奈。
这样的养老院收费高昂,每月需要5000到6000元,而普通老人的退休金往往难以负担得起。
退休金不够去住足够舒服的养老院,依旧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
此外,在新闻里,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被养老院护工粗暴对待的例子比比皆是,关键是,收费还不菲。
更令人心碎的案例是,一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将自己的房产卖掉,用400万为自己购买了进入一所顶级养老院的机会。
但两个月后,他却不幸去世。
原来,护工知道老人无依无靠后,对他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虐待,最终导致他心力交瘁,孤独死去。
这些痛苦的故事也反映了没有亲人陪伴的孤寡老人,往往在这种体系中处于最底层,容易遭遇不公平待遇,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失去尊严。
这些现象让人不得不反思,是否真的可以将自己的晚年托付给陌生的养老机构?
“体面地老去”是许多老年人的梦想,但在现实中,这份尊严似乎显得如此脆弱。
3
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子女的陪伴和照顾是最为渴望的。
然而,在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能否时刻陪伴在父母身边成了奢望。
即便子女在身边,老年人的生活也依旧不好说。
北大的健康数据显示,在中国,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有7.01%的人无法独立完成洗澡,其中超过十分之一无人协助。
清洁身体这一最基本的需求,对许多老人来说,竟也成为了一种奢侈。
李明是一名助浴师,曾为上千位老人提供洗浴服务。
令他印象深刻的有一位82岁的老教授,因瘫痪长期卧床,身体上爬有了壁虎,家人竟然也未曾察觉。
腐烂的气味被误以为是老年人特有的体味,直到助浴师为他仔细清理,才恢复了应有的尊严。
他们因为配偶年迈,子女不在身边,或者羞于在子女面前裸露身体,长时间无法清洗。
汗水、尿液的气味挥之不去,被迫忍受身体的不适,也在精神上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清洁这种简单的需求,却常常被忽视。
变老,也是与子女渐行渐远的过程。
无论是现实中的距离,还是心理上的隔阂,老年人仿佛被推向一座孤岛。
曾经习以为常的日常,如吃饭、睡觉、洗澡,都可能成为无法克服的难题。这不仅是当下老年人正在经历的现实,也是我们应该考虑面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