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主动联系父母的人,难道是天生冷漠吗?其实不是的,往往内在的本质是对父母过于失望,因为年幼时缺乏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很多情感诉求都没有得到回应,所以不再把父母作为情感依靠!而长期的失望,最后演变成为独立冷漠,产生回避型依恋人格;而这童年的创伤,不是一时的大雨而是一生的潮湿。
“失望性情感隔离”的表现,就是没有亲人的感觉,不想沟通,也不想情感上有牵挂,这是一种心理的隔离机制,也是一种情感的障碍,往往这些人表面上乐观爱笑,骨子里却很悲观,思考问题比较深透,事情容易往坏的方面想,不喜欢热闹的场合,喜欢一个人待着。
有一则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Leong从小生活在看似完整却十分疏离的家庭。父母工作繁忙,很少会与他产生互动,每当他试图与父母分享趣事或困惑时,总是被敷衍或者打压;渐渐地,他学会了不再主动寻求他们的关注和支持,将情感诉求深埋心底。而长期的忽视让小Leong感到无比的失望,他开始明白,无论他怎么做,似乎都无法改变家人对其的态度。
如此年复一年,失望的情绪累积成了一堵无形的墙。他变得越来越独立,也越来越冷漠。他告诉自己,既然没有人可以依靠,那就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种情感上的隔离,是Leong对同年创伤的防御,害怕被伤害,害怕投入感情后更多的失望,因此他选择避开亲密关系,宁愿一个人待着,也好过可能带来痛苦的亲密感。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个温暖包容的人,也看穿了Leong所有的纠结和不安,给与他不断的鼓励和理解,让他慢慢学会了如何正视自己的童年创伤,如何以一种更加健康的方式处理情感上的隔阂。虽然道阻且长,但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当自己真正接受并拥抱那些曾经的痛苦时,才能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
生活其实很纠结,我们在努力为了生存拼搏时,也不要忘记路上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