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2月1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画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承办的“稽古振今——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本届展览以“稽古振今”为主题,聚焦“师古人”的核心命题,既延续了历届对中国画本体的深度追问,亦开启了一条更宏阔的古今对话之路。展览以古鉴今、以今承古,旨在通过笔墨叩问中国画的当代意义与未来可能。
展览启幕
本届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由特邀艺术家呈现的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主体展),与汇集多所国内高等艺术院校的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平行展)共同组成。
开幕式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许江,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策展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参展艺术家代表、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相继致辞。随后,许江宣布展览开幕,并与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祁海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贾广健,余旭红,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伟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赵晓刚一同为展览启幕。开幕式由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盛天晔主持。
展览现场
中国画的操习,无非“三师”——师古人、师造化、师本心。临摹,是“师古人”的重要路径。中国画之“临摹”并非简单地复制,而是一种“以古为师”的创造性学习。许江表示,在中国画教学上,写生与临摹应当并重,不可偏废。临,是临对;摹,是摹写。在临摹教学中,不能只是一味地模拟,应将古画的来龙去脉告诉同学,使之知道前人的技法是如何形成的。在技法的摹写中,知其所由,把握精神。
王平表示,本届展览的艺术家们以笔墨为原点,展开深化语言的时代探索。展览将临摹展作为重要板块,与双年展同步进行,这不仅体现了策展人的独特视角,更彰显了对传统的深刻重视。临摹,作为中国画学习中对传统的借鉴方式,不仅是对古人技法的参与和学习,更是对古人艺术精神、审美追求和创作理念的领悟与传承。这种古今交融的展览架构,不仅展示了中国画的历史深度和艺术魅力,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展览 现场
余旭红表示,作为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本届展览主题“稽古振今”既是对传统的回望与总结,更在于通过这种回望,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与突破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方向。其强调的是一种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的动态平衡,这种理念与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的创作范式高度契合,是中国画千年传承不衰的核心密码。
吴洪亮认为,杭州·中国双年展已成为一个具有深度学术能量的展览品牌。在策划本届展览的两个单元时,力求在“师古人”这一传统主题中挖掘新的深意。针对当下中国画所面临的情况,“稽古振今”是他们作出的一个回应,希望通过“稽古”,即从古人、前人那里汲取能量,振奋今天,面向未来。
王绍强表示,尽管此次展览的展馆基础设施建设并非特别出众,但每一个展厅的呈现都极为专业且到位。本届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艺术盛会。
展览现场
临摹是中国画传承的重要方式,但临摹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家在临摹中汲取传统养分,进而通过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实现创新。这种“以古为师,以今为用”的创作路径,使得中国画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刘万鸣表示,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们以心观物、以意写形,在虚实相生中追求意境之美。一笔一画间,既有对传统的传承,又有对创新的探索,进而传递着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本届展览不仅是一次中国画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对话,让画家之间、画家与观者之间在笔墨丹青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
杭州 ·中国画双年展(主体展) 现场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平行展) 现场
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始终以“回眸世纪发展之路,创新国画学术话语,重建当代文化联系,再造东方艺术高峰”为使命。本届“稽古振今”既是对前七届的总结升华,亦是对未来的前瞻宣言——中国画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基因载体,更在固本培元中生生不息,于时代浪潮中再放新声。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3月18日。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 清 】 吴昌硕 墨梅图 中国画 134.8 cm × 66.1cm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黄宾虹 栖霞岭晓望图 中国画 71.5 cm × 39.5cm 1953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潘天寿 观瀑图 中国画 138.8 cm × 52.2cm 1948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吴茀之 竹节海棠图 中国画 97cm×60cm 1963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顾坤伯 芦茨山村 中国画 36 cm × 55cm 1957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陆俨少 毛泽东庐山诗意图 中国画 137.5cm × 69.5cm 1964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杨晓萌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李振伟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