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赵志国和妻子李梅结婚好几年了,一直想要个孩子,可李梅的肚子就是没动静。两口子跑遍各大医院,中药西药吃了一堆,钱花了不少,罪也受了不少,可就是怀不上。
时间长了,村里开始有了风言风语。有人说李梅是“不下蛋的母鸡”,也有人劝赵志国干脆离婚算了,再找一个能生养的。赵志国虽然心里也着急,但还是护着妻子,不许别人说她闲话。
一天,赵志国的一个远房亲戚突然来了。亲戚进门就寒暄,说带来一个大宝贝。赵志国夫妻还纳闷呢,结果亲戚从包里抱出一个襁褓,里面竟然是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亲戚说,这孩子是她一个朋友的,家里实在太穷,养不活了,想找个好人家送了。亲戚琢磨着赵志国两口子一直没孩子,又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家,就把孩子抱过来了。
赵志国和李梅看着那粉雕玉琢的小婴儿,心都化了。李梅小心翼翼地接过孩子,轻轻地哄着。小家伙不哭不闹,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她,仿佛跟她很亲近似的。
两口子商量了一晚上,决定收养这个孩子。他们给孩子取名叫赵恬茗。
办完收养手续,赵志国和李梅正式成了赵恬茗的父母。他们对恬茗视如己出,什么好的都紧着她。李梅更是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恬茗身上。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收养恬茗后不久,李梅竟然怀孕了!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这下子,赵志国和李梅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惊的是,这刚收养了恬茗,又有了自己的孩子。
李梅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叫赵恬馨。
赵志国在村里的砖厂上班,一个月工资就那么点儿。李梅在家带孩子,没有收入。一家四口,全靠赵志国一个人养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转眼间,恬茗和恬馨都到了上学的年纪。赵志国和李梅犯了愁。两个孩子都想上学,可家里的条件,实在供不起。
夫妻俩愁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最后,赵志国一咬牙,做了个决定:让恬茗去上学,恬馨留在家里帮忙。
“恬茗是姐姐,又是咱们领养的,不能亏待了她。恬馨还小,等过两年,家里条件好些了,再让她去上学。”赵志国这样对李梅说。
李梅虽然心疼小女儿,但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就这样,恬茗背上小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恬馨虽然也羡慕姐姐,但她很懂事,没有哭闹,只是默默地帮着妈妈干些家务活。
恬茗也很争气,学习非常刻苦。每次考试,都能考出好成绩。老师经常表扬她,还给她发奖状。
赵志国每次看到恬茗拿回来的奖状,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把奖状一张张地贴在墙上,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一进门,就能看到满墙的奖状。村里人来串门,看到这满墙的奖状,都羡慕不已。赵志国也觉得倍儿有面子,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儿聪明、懂事。
一转眼,赵恬茗就到了高考的时候。功夫不负有心人,恬茗考得非常好,被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了!
这可是村里破天荒的头一遭,赵志国高兴得逢人就说,比自己当年结婚还激动。他摆了好几桌酒席,请亲戚朋友们来庆祝。
大学开学前,恬茗有一个多月的暑假。按理说,考上这么好的大学,应该在家里好好放松放松,或者跟同学们聚聚。可恬茗却有些反常,她每天早出晚归,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赵志国问她去哪儿了,她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去同学家玩了。”
赵志国也没多想,毕竟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了。
可时间长了,村里开始有各种各样的传言。有的说,看到恬茗经常坐公交车进城。还有的说,看到恬茗跟一个开豪车的中年男人在一起,举止很亲密。
邻居王婶有一天神神秘秘地拉着赵志国,说:“老赵啊,你家恬茗是不是找到亲生父亲了?我听人说,她亲生父亲是个大老板,叫什么……唐向华,可有钱了!她现在经常去城里,就是跟她亲爹见面呢!”
赵志国听了,心里咯噔一下。他倒不是怕恬茗认了亲爹就不要自己这个养父了,他是担心恬茗被人骗。毕竟,这年头,什么样的人都有。
他想找恬茗好好谈谈,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村里的流言越传越邪乎,赵志国终于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去城里看看,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