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朝嘉靖年间,在太行山下有个西山村,村里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碰上有一年起了瘟疫,还死了不少人。
其中一户姓姜的人家,老两口都在这一场瘟疫中过世了,只剩下一个十八岁的儿子叫姜玉良。
家里本来就穷,这一下姜玉良的生活更是没了着落。
他东拼西揍,好不容易给二老置办了寿材办了后事,姜玉良身边只剩下一条叫黑子的大黑狗了。
有人劝姜玉良把黑子卖了,还能卖俩钱管几顿饱饭,可姜玉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黑子已经是他最后的念想,他舍不得卖。
黑子是从小奶狗开始,陪着他一起长大的,他们一起吃饭,一起下河摸鱼,一起上山砍柴,跟亲兄弟一样。
日子虽然难过,但黑子不用喂,它能出去自己找吃的,有时还能给姜玉良带回一些兔子獐子什么的。
这天,黑子瘸着一条腿回来了,嘴里还叼着一只兔子,估摸着是为了抓兔子把腿弄伤了。
姜玉良心疼黑子,连忙帮它把腿包扎了一下,这才发现它肚子上也受了很重的伤。
姜玉良把兔子烤熟了给黑子吃,它没吃,依偎在姜玉良的身边,舔了舔他的手,就咽气了。
姜玉良伤心极了,他把黑子葬在了父母身边,黑子也走了,这下真的就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虽说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可姜玉良没田没地,就靠打零工和村里人接济才能勉强活着。
为了让他活下去,有人给他指了一条路,这些日子闹瘟疫,附近几个县都死了不少人,很多人家都在出殡,去做个抬棺人,东家管两天饱饭,还有工钱。
当地的风俗,抬棺人不止是负责抬棺,给逝者洁体更衣、含宝喂饭这些活也得干。
活是低贱了点,饭馆客栈都不愿意招待抬棺人,嫌晦气,说亲更不用想,没有姑娘愿意嫁,只要有地种,有饭吃,没人干这行。
可这不是没活路了么,干这个有饭吃还有钱赚,姜玉良一咬牙就去入了行。
一开始他只是在本村里帮人抬棺,后来附近几个村子有这活他也去干,渐渐地附近几个县都知道了有他这么号人,有活也都来叫他。
一天傍晚,有人来找姜玉良,说四十里外的靠江村有个财主家有活,明天早上就要出殡,请的抬棺人崴了脚,让他连夜赶过去救急。
姜玉良打听了工钱,觉得还不错,当晚是十五,月明星稀,走几十里路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应了下来。
吃完晚饭后,姜玉良带了点干粮和水就趁着月色出发了,想着能赶在午夜前赶到靠江村,还能睡一会儿。
古人说:‘独行健,众行远’。
姜玉良一个人走得很快,没多少工夫就走出去了几里地,但是一个人走路也有个问题,没人在旁边陪着,容易累,姜玉良白天又没休息,很快就有点走不动了。
他心里盘算着找个避风的好地方,休息一下吃点干粮再走,忽然,他看到远远的路边似乎有一个人,穿着古怪款式的黑衣服,背对着他,正蹲在那里烧纸,明明月亮很亮,那个人影却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半夜三更,又是荒郊野外,怎么会有人烧纸?
姜玉良晚饭喝了点酒,这下酒都吓醒了,冷汗嗖嗖地流了下来,各种鬼神传说都一股脑出现在了脑海里。
他壮起胆子慢慢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