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边上的汤原县西北沟石场屯,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一个穿着东北抗联军服的男人被几个日本鬼子押着,走到了村口。
日本军官面色阴鸷,说道:“说出抗联游击队的位置,我保你不死,否则…”
军官手中的尖刀一下就被放在了男人的脖子上,只要轻轻一拉,男人必然当场丧命。
见状,中年男人赶忙跪在了日本军官的面前,大声表忠:“只要你们不杀我!我就带你们去找抗联的人!我知道他们的密营在哪!”
听到男人说出这样的话,鬼子军官发出了狂妄的大笑,他当即命令左右士兵将男人押下,而后严密看守。
这个“出卖”抗联的人究竟是谁?他又是否会带着鬼子找到抗联的密营呢?
一、被俘的地主
1937年冬季,黑龙江省汤原县的日军得到了探子密报:抗联游击队正在石场屯一带活动。
三百多名日伪军在一位中队长的带领下如“饿狼”一般扑向了石场屯,可等他们包围这里后,抗联游击队早已撤退。
正当中队长为此大发雷霆时,一个名叫黄有的俘虏让他眼前一亮,此人穿着抗联军服,是村子里唯一可以确认的与抗联有关的人。
根据黄有的介绍,自己在之前是一位地主。后来抗联来到了这里,他就被“强征”为了部队里的伙夫。如今让他来石场屯“征收”粮食,这才被日军俘获。
“按照你这样说,你不是自愿参加抗联的?”
“那当然!我以前当地主的时候不知道多么风光,多么快活!”
听到黄有这样说,日军队长放下了心。在他看来,一个生活滋润的地主是不会“自找苦吃”,主动参加抗联的。那眼前这位地主与日军合作,那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第二天,三百多名日伪军备齐了几天的干粮,由黄有作为队伍的向导,一行人向小兴安岭深处走去,试图寻得抗联的密营。
此时正值寒冬,一行人顶着零下几十度的寒风前进,一走便是四五天,走了足足两百多里。
如此行程极大挑战着人体极限,队伍里的不少人开始抱怨。但为首的日军队长立功心切,势要找到抗联,坚决不走回头路。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里也开始打鼓,便不断催问黄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走到?这一路上,一个抗日分子都没有!”
鬼子如此心急,黄有却不慌不忙,只是一味说道:“快了!快了!就在前面不远了!”
到了第五天,日军的干粮已然消耗了八成,承受能力也已然到达极限。正当中队长要再次向黄有施压时,他连忙指了指前方。
“看!房子!”
一众日军瞬时间来了精神,赶紧看向前方不远处的山坳,那里果然有一排整齐的房屋,果真是抗联的密营!
“上!上!包围那里!”
三百多名日伪军分队前进,很快就包围了那一排木屋。可越是接近那些房屋,队员们越是觉得不对劲。
“为何一点声音都没有的呢?”
一小队日军率先冲入密营后,所见场景让他们大吃一惊!
二、真实身份
“为什么一个人都没有!”
日军冲入密营之后,才发现这几栋房子已然空置许久,房间里甚至找不出一张桌椅。
黄有被两名暴怒的士兵押了上来,日军队长用刀抵住了他的脖子!
“该死的,你是不是在骗我们!你知道后果嘛?”
“我没有呀!我真的没有,这里以前真的是密营,我就是个伙夫,我不知道他们已经走了!”
见日军队长的刀还未放下,黄有又赶忙补上了几句:“我还知道其他密营,他们肯定在那边!去年冬天,他们就在那!”
事到如今,日军只得相信黄有,毕竟就算不找密营,他们也需要黄有带着他们走出山林。
“行,那就带我们去下一个,如果还是空的!那你也别想活了!”
黄有连连点头,赶紧带起了路,一众日军跟在了后边,都在议论何时能够找到抗日分子,殊不知这早已是“痴心妄想”。
当天夜里,日军就地扎营,几日的相处下来,日军已然非常相信黄有,对他的看守自然松懈了许多。
也正是这个夜里,黄有借着“上厕所”的由头,直接离开了队伍。等到日军发现他不见时,他已然跑出去三十多里地!
这三百多名日伪军不会想到,他们的向导不是什么“胆小如鼠”的地主,而是个将家国情义放在首位的热血男儿!
黄有1899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二十岁时跟随家族来到汤原,一家子开垦出四千多亩土地,黄家一举成了当地出名的富户。
富户并不等于不爱国,日本人入侵东北之后,黄有积极响应抗日事业。对于那些来到汤原抗日的抗联队伍,他是出粮出钱,大力支持。
1935年,黄有将家里人都叫了过来,宣布了一件思虑已久的事情:他要亲自投身抗日事业。
在旁人看来,黄有是个十足的疯子,因为人们实在不敢相信一个家财万贯、生活无忧的地主会冒险去抗日。
可黄有却不认为这有何不妥,他说:“没有国,就没有家,亡国奴的日子不会好过。如今共产党领导抗日,只要我们这些老百姓都支持,这小日本鬼子就一定能被赶出去!”
黄有的一番话表明了心中雄志,家里人虽不放心,但也都支持他加入抗联。而进入抗联之后,黄有的勇谋得到了一众指战员的青睐,他在不久后便当上了稽查处的处长。
对于家中的“软骨头”,黄有毫不手软。他那勾结特务的弟媳被他下令处死,而那主张投降日本人的侄子则被他赶出家门,沦为街头流浪汉。
不久之后,敌人发现了黄有加入抗日队伍,他们冲入黄有的家宅,将其一众家人逮捕入狱,还把黄家作为兵营,妄图威逼黄有投降。
得知家中遭难的黄有痛心不已,他当即带领一路人马趁夜回到了家,但他并不是要向日军投降,而是要向他们明志!
三、一人歼灭三百人
1935年秋季的一个夜晚,黄有带着一队人马来到了自家门口,他们偷摸来到了黄家的马棚,点燃了一捆干草。
火势迅速蔓延,黄家在一夜之间被烧成灰烬。这便是黄有向日本人表达的意思:尽管家人被抓,尽管家宅被占,自己也不会投降,如今我亲自毁掉了自己的一切,以表抗日决心!
回到抗日队伍后,黄有参与了军政干校的筹建工作,为汤原县一带的抗日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1937年,黄有跟随游击队来到石场屯,游击队撤离之后,他留下来继续走访群众,希望了解一些关于游击队队员纪律的问题。
不曾想日军包围了上来,他当场被捕,遭受了死亡威胁。机智的黄有当即假意服软,实则是将这三百名日军带入深渊。
当日军对他彻底放松警惕之后,黄有使尽了所有力气,一个劲地朝着远离日军的方向跑去,直到精疲力竭,倒在了隆冬的雪地上。
依照黄有的最初想法,就算自己被冻死,也要让那三百多名饥寒交迫的日伪军迷失在冰天雪地之中,那也不亏。
幸运的是,当黄有从昏迷中醒来时,他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原来是一名抗联战士在巡逻时发现了已然冻僵的黄有,将他扛回了营地。
黄有将情况如实报告之后,组织上立马派出了四十多名战士前去袭扰这支日伪队伍。
那三百多人的队伍在失去向导后迷失在了山林之间,听到周边枪声大作后,一个个被吓得抱头鼠窜。
饥饿加上寒冷使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五十余名日伪军被当场击毙。
其余日军虽逃脱了抗联战士的枪口,却未能顶住寒风与冰雪的折磨,尽数在迷途之中因饥饿与寒冷而死。
就这样,黄有一人的机智应对,足足歼灭了三百余名日伪军有生力量,实乃一项壮举!
然而完成这项壮举的黄有并没有胜利的喜悦。
严重的冻伤使他的身体开始溃烂,由于营地里缺少药物,黄有只能靠着意志力硬扛,整个人都肿了起来,还伴有高烧。
战士们本想带着他下山救治,但黄有明白这样做的风险很大,他不愿牵连到其他百姓,始终拒绝下山。
不久后,战士们陆续前往前线,组织上便留下了两名战士照看黄有,希望他们能够坚持到开春。
然而不久后,密营里就断粮了,三人饿得饥肠辘辘,只得派出一名战士外出寻找粮食。可战士刚刚出去便遭遇了日军伏击,不幸牺牲。
另外一名战士趁着黄有熟睡,用仅剩的米饭捏了一个小饭团,放到了黄有的身边。而这位战士走后不久也遭遇了日军伏击,没能将粮食带回。
1938年3月,抗联三军政治部的领导们来到密营,这才发现了已经牺牲多时的黄有,而这一年,他仅仅39岁。
他的尸身靠在窝棚外的石墩上,眼睛看向远方。不知在临终前的那一刻,他在想些什么,也许是家人,也许是还未看到的胜利。
参考资料:
一人将300鬼子困死深山的抗联英雄黄有-文摘报-光明网
黄有 - 英烈纪念堂 - 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