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才(1900年9月27日一1989年2月22日),湖南汝城县人,开国上将,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一个读书人家庭。
1925年,身为小学教师的他,怀揣着救国救民的朴素理想,投身于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革命的低潮期,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他参与湘南起义,时任资兴县委组织部长。同年4月,他随朱德登上井冈山,与谭政(开国大将)一同担任红四军军部(由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第一任秘书。在朱德、毛泽东的言传身教下,他由一个朴素的革命者,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奉献了一生。他先后担任过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以及北京军区政委等职务。
朱良才是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人物,其贡献涵盖军事、政治、文化及思想教育等多个领域,他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以下,我们简单梳理一下,他在各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军事与战场贡献
1. 井冈山时期的英勇表现
朱良才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参与了黄洋界保卫战等关键战役。1928年,他作为党代表率150余名战士坚守黄洋界三天三夜,利用有限资源击退国民党军队进攻,成功保卫根据地,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主席写下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对此表示高度的评价。
1930年12月29日,朱良才率领红九师参加歼灭张辉瓒师的战役。朱良才和师长徐彦刚指挥整师的兵力迂回张辉瓒师后,及时发起了猛攻,直奔张辉瓒指挥部,活捉了张辉瓒和指挥部全体人员。缴枪2000余支、大炮1门,缴获电台1部,俘虏了电台班人员,缴获了国民党军电台密电码本,为红军破译国民党军电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毛主席和朱老总点名表扬。
此外,他在长征中担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政治委员,组织医疗抢救工作,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甚至躺在担架上指挥部队,极大鼓舞了士气。
2. 西路军与抗战期间的坚韧
在红军西路军作战失败后,朱良才孤身一人穿越祁连山,历经36天艰险,乔装打扮、一路乞讨终于回到延安,体现了顽强的革命意志。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积极宣传抗日思想,并营救了大批革命志士和失散人员。
二、政治与军队建设工作
1. 政工体系的奠基与人才培养
朱良才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注重军队思想建设。他在晋察冀军区推动“模范党支部”和“杀敌立功运动”,并挖掘宣传“狼牙山五壮士”、“民兵英雄李勇”、“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典型事迹,极大提升了军民凝聚力。
解放战争期间,他协助组建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和华北军政大学,培养了数千名军政干部,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军队正规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 维护党的领导与军队改革
在新中国成立后,朱良才任北京军区政委,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推动军队现代化改革。他提出加快正规化建设进程,并率先落实毛泽东关于军队参与生产建设的指示,得到中央高度评价。
三、文化与思想教育
1. 革命精神的文学传承
朱良才以文笔记录革命事迹,其撰写的《朱德的扁担》、《一根灯芯》等文章被选入教科书,成为红色历史革命传统教育的经典教材。这些作品生动展现了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2. 宣传与思想动员
在抗战时期,他主导宣传文化工作,培养邓拓等宣传领军人物,并通过报刊、文艺活动传播抗日思想,有效动员了群众参与抗战。
四、高风亮节与人格典范
1. 主动让贤、简朴生活
在革命时期,他多次负伤,右臂终生残疾。1958年,朱良才因伤病主动辞去北京军区政委职务,成为首位退出领导岗位的开国上将。他提出“让年轻人接替岗位”,展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家庭生活简朴,比如沙发坏了就补,旧沙发用了四十年。他拒绝为家人谋取特殊待遇,树立了廉洁奉公的榜样。在那个时期过来的很多我党前辈都是这样做的,他们深深知道建设新社会不容易,所以从自己出发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而不像剥削阶级的部队那样鱼肉人民,这个绝对不是现在年轻人调侃的“没苦硬吃”。
2. 晚年笔耕不辍
在退出工作岗位后,他撰写回忆录和革命故事,为党史军史留下珍贵资料,如《这座山,它革命!》等著作,延续了对革命传统的教育。1989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
朱良才同志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英勇和政工领域的创新,更在于其以德立身的典范作用。毛泽东曾评价他“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是“军之良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聂荣臻说:“朱良才是我的一位好战友、好帮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袁升平说他:“忠心耿耿,堪称楷模。”新华社报道:朱良才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军队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他的事迹和精神至今仍是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