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党组织一共俘虏了900多名国民党特务和战犯等等。鉴于时局,以及为了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改善世界形势,因此我党采取“一个不杀,分批释放”的特赦优待原则。对此,毛主席曾解释道:“我们共产党向来提倡优待俘虏,杀俘虏一直以来名声是不好的!”在毛主席的亲自批示下,1959年时释放了第一批战犯。不过,此次并非毛主席第一次动用特赦令。他首次动用特赦令是在1955年的时候,当时是为了救一个名叫黄慕兰的女囚。
黄慕兰出生于1907年的湖南浏阳,其父黄颖初乃谭嗣同的同窗。“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成了蔡锷和黄兴等人的老师,与很多民国政坛人物都有交往。
黄颖初凭借“著名文人”身份,在当地享有盛誉、地位极高。而其女儿黄慕兰在如此环境下长大,不仅天资聪慧、胆识过人,而且思想见识亦是非常进步。
黄慕兰在周南女校读书期间,就开始积极参加各种学生运动,乃那个时代新女性代表人物。1926年时,她加入了我党,此后开始从事地下工作。为了做好组织交代的任务,她挑灯夜读、勤学苦练了很多特工技能。
1928年的时候,组织派她前往上海担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一职。在此工作期间,她以名媛身份与政要人员打交道,此乃她对外的最好“护身符”。
1931年时,顾顺章突然叛变,致使我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关向应惨遭逮捕。为了营救他,周总理连忙找到黄慕兰,请她想办法将关向应营救出来。
幸而关向应那时还没有暴露真正身份,入狱时也用的是化名,再加上顾顺章不知情,所以这给我党留下了营救机会。很快,黄慕兰决定去找上海的知名律师陈志皋相助。
陈志皋的父亲当时在上海司法局地位很高,黄慕兰前去登门拜见,在恰当的时间说出自己一位远房亲戚被误抓一事。陈父见她谈吐不凡、气质不凡,且又是儿子陈志皋的好友,故而爽快地答应了找人去办此事。
次日上午,陈父动用了自己的内部关系,关向应果然被释放出来。众所周知,关向应乃我党重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贺龙担任120师的师长,而关向应就是政委,由此可见他在我党、我军之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但是让人遗憾的是,长年为革命、为抗战劳累奔波的他患上重疾,最终于1946年病重去世。关向应临终前,曾再三向党组织提起黄慕兰:“等来日革命成功时,慕兰回来了,请党组织务必善待她!”
世人只知当年黄慕兰救回关向应,立下了大功。却殊不知,其实她救出来的领导人并非关向应一人。后来的向忠发叛变事件,亦是黄慕兰及时把情报通知上级潘汉年,这才使得周总理等人及时安全转移。
为了方便做特工,后来她脱离了党组织,并和陈志皋结婚生子。国民党逃往台湾时,陈志皋抛妻弃子远赴香港。建国后,黄慕兰以民主人士身份参加救济会、居委会等工作,并在1951年的时候重新入党。
1955年时,她被卷入“潘杨案”中,后来被抓进监狱。得知此事的毛主席立即动用了首次特赦令,并亲自下指示:“她是我党的恩人,绝不能杀!”晚年的黄慕兰在杭州生活,活到2017年2月7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