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真实案件,资料来源:新华网《湖北十堰4名法官被伤案:嫌疑人不服判决持刀行凶》
声明: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图片仅用叙事呈现。本文旨在宣扬人间正义、杜绝犯罪发生!
"法律,到底能不能还我一个公道?"刘建国握紧拳头,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愤怒。
此时的他,已经走投无路。刚刚在法院门口买的水果刀正压在腰间,冰凉的触感让他内心越发不安......
01
这个来自湖北恩施的农民工,曾经也有过安稳的生活。在老家那会儿,作为一家大型超市的员工,虽然工资不高,但每个月四千块钱的薪水至少能养活自己和年迈的父母。
父亲有慢性病需要常年吃药,母亲也因为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一家人就靠他这点工资过活。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他推向了无法回头的深渊。
那是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超市突然宣布倒闭。当时刘建国正在搬运一箱酱油,店长急匆匆地走过来说:"建国啊,不好意思,公司资金链断裂了,超市要关门了。"
"那我们的工资呢?"刘建国放下手中的酱油。
"会给的会给的,你先回家等消息。"店长说完就匆匆离开了。
等了一个星期,超市的招牌被摘下来了,店长的电话再也打不通。刘建国这才知道,自己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怕是要不回来了。
"建国,我表哥在省城搞建筑,那边缺人,要不你去试试?"老家的发小老马给他打来电话,"工资比超市高多了,一个月能挣七八千。"
就这样,刘建国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坐了六个小时的大巴车来到省城。工地就在城郊,工人们住在集装箱改造的活动板房里,条件虽然简陋,但好在不用花钱。
工地上的活计确实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搬钢筋、和水泥、爬高架,一天下来浑身都是汗臭味。但刘建国从不抱怨,因为工资确实比超市高得多。
"老刘,你小子干活就是麻利!"工友老王经常夸他,"跟你搭班最舒服,活干得快,配合得好。"
刘建国总是憨厚地笑笑,"我爸妈还等着我赚钱养老呢,不得使把劲啊。再说这活虽然累,但一个月能挣七八千,比在超市强多了。"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工程眼看就要完工了。包工头老陈看起来心情不错,整天哼着小曲。工人们都盼着工程结束那天能拿到一笔大钱。
02
可是好景不长,等到工程竣工那天,包工头老陈突然消失了。整整八万块钱的血汗钱,就这样被人卷跑了。刘建国先是不信,整天在工地附近转悠,希望能碰到老陈。
"王哥,你看到老陈了吗?昨天说今天发工资的。"
"别找了,那狗日的早跑路了。听说欠了一屁股赌债。"
"那我们的工资怎么办?这可是八万块钱啊!"
"还能怎么办?报警呗!不过我听说这种事警察管不了,得找劳动监察部门。"
刘建国立刻报了警,又找到了劳动监察部门。可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同志,你有劳动合同吗?"劳动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问道。
"没有,当时就是和老陈口头约定的。他说工地上都这样。"
"那你有工资条或者其他证明材料吗?"
"也没有,都是现结的。就是最后这八万块钱没给。"
"这样的话,取证比较困难啊。不过你可以试试走法律途径。"
走投无路的刘建国决定打官司。他咬咬牙,东挪西借了一万块钱请了律师。
第一次开庭时,他满怀希望地站在法庭上。
"法官大人,我真的在那干了大半年,工地上的工友都可以作证。这钱是我的血汗钱啊!"刘建国急切地说。
张法官推了推眼镜,公事公办地说:"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原告无法提供充分证据证明与被告存在劳动关系。本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刘建国只觉得天旋地转,"法官,我真的干了啊!工地上那么多人都看见了,您要不要去工地看看?"
"本院已经作出判决,如不服判决可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
不死心的刘建国又借钱打了第二次官司。这次他找了五个工友作证,还找到了工地附近小店的老板,证明自己确实在工地干活。可结果依然不尽人意。
03
"原告提供的证据仍无法完全证实劳动关系的存在,本院维持原判。"
走出法院的那一刻,刘建国浑身发抖。两次打官司花掉了将近三万块钱,不仅没要回血汗钱,反而欠下了一屁股债。他想起生病的父亲,想起这一年来的奔波,想起那些被白白浪费的时间和金钱。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
第二天一早,刘建国来到街边小店,买了一把水果刀。他把刀藏在衣服里,镇定地走进了法院。轻车熟路地找到了张法官的办公室,他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门。
"请进。"里面传来张法官的声音。
刘建国推开门,张法官正在整理文件。"张法官,我想问问我的案子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刘先生,法院已经做出了判决,如果你对判决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张法官头也不抬地说。
"上诉?我连吃饭的钱都快没有了,拿什么上诉?"刘建国的声音开始发抖,"八万块钱啊,这可是我一年的血汗钱!"
"请按照法律程序办理。"张法官依然公事公办的语气。
刘建国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掏出水果刀就冲了上去。刀尖刺入的瞬间,张法官发出一声痛呼,随即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刘建国瞬间愣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