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激怒你?将你的情绪卷入他的世界是他维系关系的方式。

午后的咨询室里,一位来访者反复诉说着伴侣的不可理喻:对方总会在他准备提案时故意找茬,在朋友聚会时用尖刻的玩笑让他难堪。当我们深入探索这段关系时,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浮现——这些看似破坏性的攻击,实则是对方维持情感联结的扭曲方式。

这恰如温尼科特所说:"攻击性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表达",在心理动力学的维度上,某些人正是通过激怒你来确认关系的存在。有一个概念叫做活现,他们以这种方式维系关系并活现了他们在与父母相处时的情景。而当你以愤怒的方式做出回应时,让他们产生了“熟悉的感觉”。

攻击作为联结的密码

在原始防御机制中,投射性认同如同看不见的丝线。当个体无法处理内在的焦虑与恐惧时,会无意识地将这些情绪"安装"到他人身上。有位强迫症患者总在女儿约会前挑起争吵,深层动机是借由激怒女儿来体验被关注的满足——那些暴怒的回应恰如婴儿哭闹后获得的拥抱,成为确认自己存在的回声。

分离焦虑在成年期会异化成攻击性试探。就像两岁幼儿反复推开母亲又嚎啕大哭,某些人通过激惹测试关系的韧性。有位来访者的丈夫总在她出差前找茬,潜意识里是在验证"即使我如此糟糕,你依然不会离开"。这种反向操作形成独特的情感锚点,让关系在冲突的颠簸中获得病态的稳定。



情绪勒索构建的共生关系如同双人牢笼。当愤怒成为唯一的沟通语言,关系便陷入施、受虐的闭环。就像被家暴者难以挣脱的困境,攻击者通过制造剧烈的情感震荡,迫使对方持续投注注意力,这种扭曲的互动模式最终异化成确认存在的仪式。

除非他们能够得到不同的回应,这种强迫性重复才会真正地结束。两个人相互吸引在一起,会形成一种“共谋关系”。一方习惯了激怒另一方,另一方也习惯了以被激怒的方式做出回应。因为在后者的心理世界里,我不可以是犯错的那个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