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绘图:王慧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东风解冻,冰雪消融,此时的北京城,冰河初泮,柳眼新开,一幅“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早春画卷正在燕山脚下徐徐铺展。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摄影:于连祥

雨水“三候”为: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古人发现,雨水时节,河冰解冻,游鱼上浮,水獭捕猎游鱼之后常会将鱼拖出水中陈列在岸边,同时后腿站立,两只前爪拱在身前,好像在祭拜一样,所以有了“獭祭鱼”之说;雨水5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5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升腾开始抽出嫩芽,大地逐渐展露浅浅的绿意。

图片来源:北京发布

雨水也标志春耕的开始。春雨贵如油,北京郊区的农人们开始为春耕做准备,翻耕稻田、采购农资、运秧插秧……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徐徐铺展,为夏季和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基础。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顺时而食

雨水时节,饮食方面宜清淡,应当少酸而多甘。民间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的说法。唐代孙思邈的《备公千金要方》记载,“春时宜食粥”,这一时节可常食薏米红枣粥、茯苓粥、党参山药薏米粥等。


图片来源: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不时不食,这个时节的荠菜、油菜、芹菜、菠菜、茼蒿等都是常见而又适宜的应时蔬菜,这些春芽开始登上餐桌,为舌尖添一抹清鲜,对于爱吃的人来说,这就是春天的味道。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养生贴士

俗话说“春捂秋冻”,在早春的雨水节气里更要注意“春捂”。雨水节气,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乍暖还寒,倒春寒时有发生。初春降雨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不仅气温偏低,且寒中有湿。春季气候变化多端,在气温回升的时候,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图片来源:新华社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初春时节 ,不少人开始“春困”。中医认为,雨水前后阳气渐生,气候由寒转暖,人们应该顺应节气特点,早晨不赖床,不久卧久坐,增加活动时间,借助大自然的生发之气激发人体的生机,以各种方式养出春天的勃勃生气,尽快进入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摄影:于连祥

“一夜春雨过,千畦尽成绿。”夜春雨过,万物皆欢喜。让我们在这个春意渐浓的节气里,携一份温润之心,共赴一场春天的约会。不负春光,不负时节,不负韶华。

注:部分图片为往年资料图。

来源:首都之窗综合编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