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达陕北的红军主力部队被整编成八路军。
新成立的八路军,共下辖三个师,115师就是之前的中央红军改编而成的。120师就是之前的红二方面军改编而成的。129师就是之前的红四方面军改编而成的。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八路军的三大主力师,分别奔赴抗战第一前线,投入抗战事业。
八路军115师的师长林,是当时八路军最年轻有为的一位军事干部,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要知道,在此之前
,他就是中央红军的头号名将,
打出了红军之鹰的称号。
八路军120师的师长贺老总,是当时威望最高的一位名将。在此之前,他是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红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还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湘鄂西根据地的创建者。
八路军129师的师长刘伯承,是当时军事理论知识最丰富的一位名将。在这之前,他是红军的总参谋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消灭反动派军事集团的核心军事领导人。
后来,随着八路军的队伍不断扩大,相继又成立了山东纵队,东进纵队,第一纵队,第二纵,第三纵队,第四纵队,第五纵队。由于这些纵队,都是八年抗战时期,消灭日伪军的主要军事力量。所以,当时任职纵队司令员的人选,皆是八路军名将。
山东纵队是成立时间最早的。在1938年,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将挺进山东地区的我军将士,统一整编成山东纵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协调统一作战,有效打压日伪军,创建根据地。张经武任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他们二人是山东纵队最高的军政干部,还是山东根据地的核心创建者,为我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东进纵队是由八路军129师七六九团4个步兵连队,外加1个机枪连队,1个骑兵连队组建而成的,纵队司令员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再道,他原本是386旅的副旅长。
在八路军总部决定要组建东进纵队的时候,毛主席就让刘伯承物色纵队司令员,经过129师师部的讨论后,决定让实战经验丰富的陈再道任职司令员。
要知道,陈再道的勇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展示出了强悍的作风。开国元帅陈毅,还有刘伯承,毛主席,他们对陈再道的能力都给予认可。
八路军第一纵队的司令员是徐向前,他原本是129师的副师长,后率领第一纵队挺进山东,参与山东根据地的创建。
相信大家对徐向前都比较熟悉吧! 他是我军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还是个人指挥能力最强的开国名将。军旅生涯的经典之战,川陕六路反围攻,在双方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指挥8万红军将士,粉碎20万,歼敌8万余人。
在解放时期爆发的晋中战役,徐向前再次迎来个人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指挥6万大军,歼敌10万,重创阎锡山军事集团。
八路军第二纵队是在1940年成立的,它是由三四四旅,晋豫边支队,独立游击支队,决死第三纵队组建而成的,司令员是左权将军。他原本是八路军的副参谋长,协助彭大将军参与指挥了百团大战,是当时八路军抗击日寇的主力战将。
八路军第三纵队是由冀中人民自卫军和河北去的游击队伍组建而成的,司令员是吕正操(后程子华接任)。
这两位将军,都是当时八路军的骨干力量,吕正操出自张学良的东北军,程子华出自中央红军,还担任过红25军的军长,红15军团的政委,是属于个人能力比较全面的一位名将。
八路军第四纵队是由宋时轮支队与邓华支队合并而成的。想必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时轮与邓华都是解放军历史上,打仗比较厉害的军事干部。所以,在第四纵队成立后,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宋时轮是华东战场上的主力战将,任职第十纵队司令员,第九兵团司令员,为华东地区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邓华在抗战结束后,挺进东北,任职第七纵队司令员,第15兵团司令员,作战特点擅长把握全局,具备一定的军事统筹能力,是解放军历史上,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之一。
八路军第五纵队是由三四四旅与新二旅组建而成的,司令员是黄克诚。
在1940年,八路军总部让黄克诚将军南下支援新四军。到达苏皖地区的八路军就与当地的武装力量合并成第五纵队,司令员就是黄克诚。
在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改编成新四军第三师,师长还是黄克诚,副市长是张爱萍。
这两位都是我军战争史上,综合型的开国名将,还是为数不多,在军政领域都取得很大成就的开国名将。黄克诚担任过总后勤部部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张爱萍担任过海军司令员,国防部长,副总理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