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6年一月,蒋介石一手策划的皖南事变,让新四军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在这次事件中,新四军人员减半,损失很大,更为要命的是,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后,遭到蒋介石的关押,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因叛徒的出卖,相继遇难。

在这种背景下,原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勇担重任,被中央总部任命新四军代理军长,重新组建新四军。为了进一步扩大新四军,中央将挺进苏皖地区的八路军,与新四军合并。在1946年一月,蒋介石一手策划的皖南事变,让新四军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



在这次事件中,新四军人员减半,损失很大,更为要命的是,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后,遭到蒋介石的关押,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因叛徒的出卖,相继遇难。

在这种背景下,原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勇担重任,被中央总部任命新四军代理军长,重新组建新四军。为了进一步扩大新四军,中央将挺进苏皖地区的八路军,与新四军合并。

这样一来,在1941年重新组建的新四军就下辖七个师,一个独立旅,全军共计9万余人。陈毅任代理军长,少奇同志任政委,张云逸任职副军长(同时兼任第三师师长),赖传珠任职参谋长,邓子恢任职政治部主任。



与此同时,第二次组建的新四军,下辖的七位师长,都是我党史上最优秀的军事干部,政工干部。

第一师师长是粟裕,他是解放军历史上最优秀的军事统帅,还是最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军事家。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指挥40万大军,在淮海战役中,与第二野战军共同消灭敌军80万。

同时,由粟裕将军领导的第一师也是名将辈出。

第一旅旅长叶飞。第二旅旅长王必成。第三旅旅长陶勇。这三位日后都成为第三野战军的骨干力量,还是华东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华野三虎,解放军历史上有名的悍将。

第二师师长是张云逸,同时兼任新四军的副军长。在抗战初期,张云逸还是新四军的参谋长,第三支队的司令员,是新四军元老级别的人物。



可能,来自第2师的名将,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不上第一师。但是,第二师的副师长罗炳辉是共和国的36位军事家之一。政委郑位三是元老级别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第5旅旅长成钧也是一员猛将。

新四军第三师编制最庞大,鼎盛时期,全师共计3万余人,相当于一个军的编制。与此同时,第三师出的名将也不少。

师长黄克诚综合能力最全面,有着全能大将的美称。副师长张爱萍是综合型的名将,卓越的军事才干,让他成为海军司令员,还是国防建设的骨干力量,任职国防部长。

第7旅旅长:彭明治。第8旅政治委员吴信泉。第9旅政治委员韦国清。这三位将领,日后都成为解放军历史上的骨干。



彭明治与吴信泉在抗战结束后,跟随师长黄克诚挺进东北,成为东北战场上的骨干力量。其中的吴信泉还是抗美援朝时期,抗击西方联盟军的志愿军十虎将之一。

韦国清综合能力全面,在解放时期,他是苏北兵团的司令员,第十兵团的政委。与此同时,韦国清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的职位也不错,主政广西20年,还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

新四军第四师出了三位名将,师长彭雪枫是解放军历史上,最优秀的军事干部之一,卓越的军事能力,得到毛主席的认可。

第10旅旅长:刘震。第11旅旅长:滕海清,都是作战型的猛将。

刘震在解放时期投入东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任职第二纵队司令员,第39军军长,是东野三虎之一,还是野战军司令员林总,较为倚重的主力干将。

滕海清在抗战结束后,留在了华东地区,任职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围歼黄百韬兵团,活捉杜聿明。

新四军第五师的师长李先念是建国后,发展最好,任职最高的一位。要知道,新四军最能打仗的师长粟裕,都没有担任过副总理,行政级别也没有达到正国级。而李先念却是正国级的领导人,还是80年代经济建设领域的骨干力量。

第五师第13旅旅长周志坚是作战型的猛将,在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中,他充当华东野战军的救火队长,六次被副司令员粟裕委以重任。在全军改编的时候,周志坚任职第31军的军长,投入东南地区的解放战争。

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与新四军第七师师长张鼎丞,都是属于优秀的政工干部。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谭震林与张鼎丞都投入国家的建设事业,因此没有军衔。



总结:新四军下辖的七个师,出名将最多的是第一师与第三师。最能打仗的是第一师师长粟裕,任职最高的是第五师师长李先念,个人能力最全面的是第三师师长黄克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