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用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事实呈现
假冒军人15年,
骗400万加俩年轻老婆,
被捕时怒骂:
“我是少将!”
“我是少将,
你们这些破警察管不了我!”
2013年3月29日,
北京的一座豪宅里,
洽谈正在进行,
突然,
几位警察闯入,
给一个穿着军服的男子戴上了手铐。
面对抓捕,
这个男子董大维还嘴硬,
破口大骂。
01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
1958年,
董大维出生在天津市蓟县下营镇的一个贫困农户家庭。
那时候,
农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一家人挤在土坯房里,
顿顿吃咸菜配咸菜。
“那时候真是穷啊,
我爸妈省吃俭用给我买个本子都要掂量半天。”在后来的审讯中,
董大维回忆起童年时期,
难得露出了几分真情实感。
上学后,
他成了全家的希望。
父母常跟他说:
“只要你好好读书,
将来就能当大官,
咱们家也能过上好日子。”
可惜,
这个寄托着全家期望的孩子读书并不争气。
1975年,
初中毕业的董大维彻底放弃了学业。
在村里混了一段时间后,
他开始向往大城市的繁华生活。
1976年春天,
背着个旧帆布包,
董大维只身来到了北京。
没有文凭,
没有技术,
找工作自然困难重重。
最后,
他在一个建筑工地当起了小工,
每天搬砖、和水泥。
“那时候工地的活特别累,
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的,
晚上躺在工棚里都睡不着。”
董大维回忆说。
干了不到三个月,
他就受不了这份苦差事,
拿着仅有的一点钱开始四处闲逛。
很快,
他就结识了一群狐朋狗友,
整天泡在台球厅、舞厅里。
没过多久,
钱就败得精光。
走投无路之际,
董大维遇到了一个自称“老王”的中年人。
这个“老王”穿着体面,
说话很有水平,
声称认识很多大人物,
能帮董大维找份好工作。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董大维跟着“老王”去了一处破旧的居民楼。
没想到,
这一去差点让他陷入传销组织的深渊。
所幸警方及时打掉了这个传销团伙,
董大维虽然躲过一劫,
但这次经历却让他对金钱的渴望愈发强烈。
“看到那些传销头目住豪宅、开好车,
我就想,
要是我也能发这种财该多好。”
机会很快就来了。
1998年,
国家开始裁军,
大量转业军人涌入社会。
与此同时,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个好前程,
都想托关系让孩子参军或进军校。
这个现象引起了董大维的注意。
02
他就琢磨怎么能利用关系分到一杯羹,
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
他居然真的摸索到一个门路,
得到了“贵人”的指点,
摇身一变成了“北京军区干部部调配办公室政委”。
为了让这个身份更有说服力,
董大维还特意学习了一些军队常识和规矩。
他买了很多军事杂志,
看电视新闻时专门留意军队的内容。
渐渐地,
他说起话来也有模有样:
“同志,
这个事情组织上已经研究过了”
“按照规定,
这个程序必须这样走”。
这一套下来,
还真让他闯出了名堂。
1998年春天,
董大维在一次饭局上认识了第一个“客户”。
对方是个开小生意的老板,
想让儿子考军校。
董大维二话不说,
拍着胸脯保证:
“这事包在我身上。”
结果那年军校的录取名单里,
真的有老板的儿子。
这一下,
董大维的名声算是打响了。
很多人开始慕名而来找他办事。
2004年对董大维来说,
是一个转折点。
那年夏天,
经人介绍,
他认识了内蒙古包头的岳女士。
岳女士的女儿刚刚高考落榜,
正为孩子的前途发愁。
“我记得第一次见他时,
他穿着笔挺的军装,
还带着一个警卫员。”岳女士在后来的笔录中说,
“他一进门就给人一种很有派头的感觉,
说话也很有水平,
让人不自觉就相信他。”
席间,
董大维听说岳女士的女儿想上军校,
立刻表示这是“小事一桩”。
他说自己在军区干部部工作,
专门负责军校招生,
只要给20万“活动费”,
保证能让孩子顺利入学。
“当时他说得头头是道,
什么‘现在部队正在培养后备力量’,
‘国家对军校生有特殊政策’。”岳女士回忆说,
“我们也是一心想让孩子有出息,
就没多想就答应了。”
拿到钱后,
董大维果然没有食言。
不到一个月,
岳女士就收到了一份军校录取通知书。
然而,
等女儿真正入学后,
岳女士才发现上当了——这根本不是正规军校,
而是一所挂着军校名头的民办学校,
毕业后既没有军人身份,
也没有工作分配。
当岳女士找到董大维讨要说法时,
这位“政委”却早有准备:
“这是上面新出台的政策,
为了适应军队改革的需要。
再说你女儿现在不也上了大学吗?总比在家待着强。”
面对如此强词夺理,
岳女士却无可奈何。
一来是担心闹大了影响女儿学业,
二来也害怕董大维的“军方背景”。
就这样,
岳女士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
03
这件事以后,
董大维胆子越来越大。
他开始四处结交富商、官员,
打着军方的旗号疯狂敛财。
他不仅继续做军校招生的生意,
还把业务扩展到了部队提干、转业安置等领域。
为了得到更多“业务”,
董大维在北京郊区买了一套300平米的豪宅,
还雇了两个退伍军人当保镖。
他把书房布置得很有“领导”范儿,
墙上挂满了与“首长”的合影。
这些年,
来找董大维办事的人络绎不绝。
有想让孩子从部队提干的,
有希望能转业到好单位的,
甚至还有想承包军队工程的。
只要给钱,
董大维来者不拒。
对于那些办不成的事,
他总有各种说辞:
“这事要等今年的指标下来”
“组织上还在研究”
“现在政策收紧了”。
与此同时,
董大维的私生活也很“丰富”。
凭借着“军官”的身份和挥金如土的派头,
他先后娶了两个年轻漂亮的老婆。
大老婆是东北人,
比他小20岁;小老婆是四川人,
年龄更小,
还是个在校大学生。
“他对我们很大方,
买衣服、买包从来不心疼钱。”大老婆在接受调查时说,
“而且他总说自己马上就要升将军了,
让我们放心跟着他。”
就这样,
董大维活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样子:豪宅名车、美妻成双,
出门前呼后拥,
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
然而纸包不住火,
终究有暴露的一天,
只是当警察挖出来,
他背后的“贵人”的时候也是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