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籍记载来看,神农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氏族。从名称来看,神农氏应该与有巢氏、燧人氏一样,是一个因为对农业做出过重大贡献而得名的氏族,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神”命名的氏族。
《尸子》记载:“神农氏七十世而有天下”。《吕氏春秋》记载:“神农氏十七世而有天下”。不管是七十世还是十七世,都说明神农氏的历史非常悠久,到神农氏炎帝时已经有十七世、甚至是七十世了。
现在有许多历史书将神农氏等同于炎帝,这是不太准确的。神农氏是一个氏族,历史上有许多神农氏,如《尸子》就说神农氏有七十世之多。炎帝是一个称号,历史上有许多炎帝,如大庭氏、朱襄氏、榆罔、蚩尤等都曾称“炎帝”。只有神农氏炎帝是唯一的,就是“三皇”之一的神农、“炎黄”之一的“炎帝”。
在《帝王世纪》等历史记载中,神农氏炎帝取代伏羲王朝的最后一代帝王无怀氏而有天下。神农氏炎帝兴起于江汉之间,统一江南之后北上中原打败无怀氏后定都宛丘以火纪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全国性政权。因为宛丘(现在的河南淮阳)为伏羲旧都,神农氏炎帝将其更名为陈,神农氏炎帝又将都城从陈迁至曲阜。
根据古籍记载,神农氏炎帝在位120年,因为尝百草时误食断肠草而逝于长沙,“葬于茶乡之尾”,也就是后来的茶陵县,现在为株洲市炎陵县。神农氏炎帝生了十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四个女儿中就包括著名的巫山女神瑶姬,而填海的精卫则是其最小的四女儿。
神农氏炎帝去世后,其长子魁即位,被称为炎帝魁。从神农氏炎帝开始,其后续帝王都称炎帝,所以神农氏炎帝所建立的王朝也应称为炎帝王朝。炎帝魁将都城从山东曲阜迁至河南洛阳,河南双槐树古城有可能就是炎帝魁的都城。炎帝魁在位41年,去世后葬于河南具茨山。炎帝魁是炎帝王朝的第二代帝王。
炎帝魁去世后,其幼子承即位,是为炎帝承,是炎帝王朝的第三代帝王。炎帝承在位60年,去世后其子明即位。炎帝明在位49年,是炎帝王朝的第四代帝王。炎帝明去世后,其子直即位,是为炎帝直。炎帝直即位后,将都城又迁回陈。淮阳的平粮台古城有可能就是炎帝直的都城。炎帝直在位45年,是炎帝王朝的第五代帝王。
炎帝直去世后,其子来即位,是为炎帝来,又称炎帝氂。炎帝来即位后,将都城再次迁至曲阜。炎帝来在位48年,是炎帝王朝的第六代帝王。炎帝来去世后,其子哀即位,是为炎帝哀。炎帝哀在位43年,是炎帝王朝第七代帝王。炎帝哀去世后,其子克即位,是为炎帝克。炎帝克在位时间不详,是炎帝王朝的第八代帝王。
炎帝克去世后,其子榆罔即位,是为炎帝榆罔。炎帝榆罔在位时,蚩尤与少昊氏主政内外。蚩尤篡权,将炎帝榆罔驱逐出都城而自称炎帝。蚩尤欺凌诸侯,炎帝榆罔不能保护诸侯,诸侯纷纷抛弃榆罔而归于有熊氏(黄帝)。炎帝榆罔因此而讨伐黄帝,双方于阪泉之野大战三年,炎帝榆罔兵败后与黄帝结盟。
阪泉之战后,黄帝以炎帝榆罔之名讨伐蚩尤,历经十战而擒杀蚩尤于涿鹿之野。涿鹿之战后,黄帝又经五十余战征服了天下诸侯,然后合符釜山。釜山大会,炎帝榆罔禅位于黄帝,炎帝王朝至此终结。榆罔是炎帝王朝的第九代帝王,也是炎帝王朝的最后一代帝王。
古籍记载炎帝王朝从炎帝魁到炎帝榆罔共传承530年,加上神农氏炎帝执政的120年,炎帝王朝共传承9代帝王650年。公元前2697年被认为是黄帝元年,那么神农氏炎帝元年就是公元前3347年。但是,古籍记载每位帝王的在位时间之和却少于650年,甚至少于530年,其中缘由不得而知,尚待考古出土更多古籍资料揭开谜团。
有人不了解炎帝王朝的历史,混淆了神农氏炎帝与炎帝榆罔,而将尝百草的神农氏炎帝与阪泉之战中的炎帝榆罔混为一谈。试想一下,阪泉之战中的炎帝有什么资格与黄帝并称为“炎帝二帝”,又有什么资格与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并列为“三皇”之一?实际上,“炎黄”和“三皇”中的炎帝指的是炎帝王朝的开国之君神农氏炎帝,而不是亡国之君炎帝榆罔。
神农氏炎帝建立的炎帝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全国性政权,它上承伏羲王朝,下启黄帝王朝,造就了灿烂辉煌的屈家岭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也成就了中国远古城市文明的辉煌。